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亚辰,王苗,陶泽兴,呼雪梅.榆林市沙漠化时间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3,第A期
  • 田昌园,闫宝兴,黄鑫,党晨,裴益乐,欧阳佳焕,查同刚.城市有山公园沟道侵蚀强度与特征——以颐和园万寿山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3,第A期
  • 杨建和,肖莉,黄川雄,严冬春,文安邦.三峡库区腹地地形因子空间差异及其对CSLE模型结果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3,第A期
  • 吴玮婷,刘振婷,高广磊,孙哲,张金鑫,王天博,曹红雨,丁国栋.枯草芽孢杆菌对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3,第A期
  • 王佳妮1,2,王云琦1,2,李耀明2,魏商3,李成4,王玉杰1,2,戚海梅1,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林业大学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市水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中心;自然资源部重庆典型矿区生态修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基于信息量模型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 ——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田芷源1,梁音1,赵院2,曹龙熹3,赵艳1,4,武逸杭1,4(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中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因子更新方法与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贺丽1,严俊霞1,段兰兰1,刘菊2,王琰1(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山西高原主要林型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马磊1,2,3,4,李成1,2,4,司洪涛1,2,4,李满意1,2,4,王琛1,2,4,毛铮1,2,4,王科1,2,4(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大学;自然资源部重庆典型矿区生态修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市万盛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矿山公园植被恢复动态监测及影响因素 ——以渝北铜锣山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朱君琳1,2,侯瑞萍3,王云琦1,2,王玉杰1,2,杨凤1,2,张育萱1,2,郑永林1,2,司洪涛4(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重庆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自然资源部重庆典型矿区生态修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缙云山植物幼苗根系及土壤对酸雨的响应机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韩磊1,2,3,赵子林4,杨梅丽4,刘钊1,3,赵永华1,3(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黄土高原沟沿线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张登晓,介红彬,张文静,高雅,饶伟,李栋浩,王代长(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物质炭对土壤保水性和作物抗干旱能力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曹尤淞1,肖波2,江子昊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生物结皮的风化成土效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郑健1,2,李永春1,2,王燕1,石聪1,2,鲍婷婷1,2(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省生物质能与太阳能互补供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土壤混掺生物炭对微咸水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王琼,范志平,陈寒,韩青,李新仓,李一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辽东冰缘地貌表层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朱庆征1,冯志培1,冯二朋1,张广渊2,孔玉华1(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祁连山区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骆海燕,吴卓,甘梓莹,陈嘉怡,何珮婷,陈振芳(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珠三角城市群三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周大淜1,罗扬1,葛华2,郭涵宇1,王棠昱1(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山区管道工程坡面径流防控设计及截排水体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范琳1,刘楠1,赵力1,2,姜子夏3,刘虎祥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及区划[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侯力蓉,张鸾,李素清(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中条山铜尾矿坝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群落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6期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征稿简则[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3,第6期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征稿启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3,第6期
  • 李红,鲍玉海,贺秀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水体浊度不同测量原理的对比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5期
  • 郭兴月,王添,程圣东,李占斌,张皎,李鹏(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基于分形理论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 ——以嘉陵江流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5期
  • 侯文宁,王海燕,宁一泓,邹佳何,赵晗(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持水性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5期
  • 罗澜,席源,华仲臣,姚林林,姜桂英,申凤敏,刘芳,刘世亮(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典型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5期
  • 郭玉超,任鸿瑞(太原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系).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地区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5期
  • 张亚丽,田义超,王栋华(.北部湾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部湾大学北部湾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程度评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3,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