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梦涵,魏进,卞海丁(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基于机器学习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以国内618个边坡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彭建兵1,2,3,兰恒星1,2,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自然资源部生态地质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黄河科学院).略论生态地质学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杨玲,魏静,许子伏(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基于平滑先验法-麻雀搜索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滑坡位移预测 ——以三峡库区八字门和白水河滑坡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隋旺华(中国矿业大学).矿山采掘岩体渗透变形灾变机理及防控Ⅰ:顶板溃水溃砂[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吴中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新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研究中心北京).活断层与工程应用Ⅰ:定义与分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江强强1,2,徐杨青1,王浩2,杨龙伟1(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干湿循环对滑带土基质吸力与抗剪强度的影响[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陈博1,2,李振洪1,2,3,4,黄武彪1,2,刘振江1,2,张成龙1,2,杜建涛1,2,宋闯1,2,丁明涛1,2,3,朱武1,2,3,4,张双成1,2,3,4,王建伟5,6,彭建兵1,3,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地学与卫星大数据研究中心;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自然资源部生态地质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长安大学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四川泸定Mw 6.6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马哲1,2,彭建兵1,2,赵鲁庆1,2,宁瑞浩1,2,李泽坤1,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轴压缩条件下含界面重塑黄土力学特性试验[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王淞,黄伟亮,项闻,原浩东(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滑坡粗糙度年代学方法 ——以甘肃舟曲地区泄流坡和锁儿头滑坡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吕洪涛1,包含1,兰恒星2,3,李黎4,陈卫昌4,晏长根1,张景峰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基于热红外响应的岩体单裂隙埋藏深度探测方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董文川,张文,李腾跃,陈俊淇,王佳,李万堃,尹韩,赵潇涵,蓝升,潘晓娟(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高陡岩质斜坡坡表实景模型构建与岩体结构面自动解译方法及平台研发[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王恩志,张东,刘晓丽,吴春璐,马前驰,王明阳,姚文理(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裂隙岩体多结构多流态渗流模型与模拟[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沈征涛,唐朝生,顾凯,施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形势下环境岩土工程的机遇和挑战[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李伊浩1,2,占洁伟1,3,4,李振洪1,2,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地学与卫星大数据研究中心;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安全工程与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黄河上游流域河道形态特征及裂点成因[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董岳1,2,丁明涛1,2,3,李鑫泷1,2,张雪松1,2,黄武彪1,2,刘振江1,2,李振洪1,2,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地学与卫星大数据研究中心;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光学遥感像素偏移量的金沙江流域2018年白格滑坡演变过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王守文1,季灵运1,2,朱良玉2,刘传金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基于InSAR技术监测2021年青海玛多Mw 7.4级地震同震形变场与断层滑动[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冯俊华,王倩,郑广文(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测度[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孙玉玺,李华,谈梦婷,葛稳稳,冯斌,于星(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特征及演化——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王佳彤1,2,胡羽丰1,2,3,李振洪1,2,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地学与卫星大数据研究中心;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GPS双频信号增强的雪水当量估计[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张怀1,聂兆生1,刘刚1,熊维1,刘格格2,黄健德2,王东振1,倪乙鹏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基于BDS/GPS融合的精密单点定位解算策略与实测精度[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盛磊1,2,张露3,杜玉玲1,2,邓文杰1,2,闫世勇1,2(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基于DS-InSAR技术的金沙江流域贡觉地区滑坡与地裂缝形变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詹润1,2,张文永1,傅先杰3,孙贵1,方惠京1,顾承串4(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淮南煤田新集与罗连井田逆冲推覆构造变形差异性特征及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刘伟新1,王华1,万琼华1,衡立群1,尹楠鑫2,潘石坚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基于分频RGB融合技术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精细解剖[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杨德虎1,2,3,4,孟丹1,2,3,李雨露1,2,3,宋加颖1,2,3,谷月程1,2,3,殷世忠5,刘伟5(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首都师范大学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型工程建设前后周边地区生态质量遥感评估——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