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秀军,关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可供、可见与可接纳:移动短视频用户的旅游意向生成机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熊皇,梁亦昆(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信息偶遇:媒介化社会中乡村老年群体的在线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李城1,欧阳宏生2,3(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四川大学;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红色影视接受对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基于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视角的实证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燕道成,李采薇(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灵工与短视频平台之间的控制与博弈* ——以团购达人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刘建萍1,罗江2(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建构:基于海外用户的调查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秦红雨,董小玉(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看”与“被看”:网红谱系的视觉文化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陆敏,陈燕(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共享、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 ——基于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海外观众解读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甘露1,关博韬2(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学院).液态社会视域下虚拟趣缘社群的情感互动 ——以全民K歌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章浩(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三方效果:影响受者解码的第四种因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郭利霞(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清末民初“报纸”类词语的选择和定型过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宋奇1,2,李智3(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党建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社会组织的国际公共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黄敏,廖威(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院).媒介感知与话语翻译:非洲媒体有关中国减贫理念报道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李安1,刘冬璐2,3(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元宇宙品牌营销生态系统的重构逻辑与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冷凇1,2,刘旭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新国风”综艺节目的叙事路径与美学特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曹培鑫,宋启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北京调查”四十年:中国受众研究的起源神话、逻辑悖论与经验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荆学民(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给全球社会以确定性:以政治传播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惠及人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焦宝1,2,3,江静洁1(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大学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倍速播放:智能复制时代的视频消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丁艳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论“场所精神”视觉化在文化记忆重塑中的媒介功能 ——当代故宫建筑摄影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周敏,赵晨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叙事构建与技术共生:中华数字文化出海新逻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吴青青,肖依(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地方感·体验式·非表征:新世纪以来青年导演的影像空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2期
-
赵双阁,魏媛媛(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元宇宙社交:重塑部落化时代的人际传播新景观[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1期
-
白贵1,2,邸敬存3,2(河北大学;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国际战略传播:如何超越“地方性”话语局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1期
-
顾明毅1,2,李海容3(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广告研究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艺术科学学院).创意可以被计算吗?人工智能推进广告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1期
-
李京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媒介化生存”的基本逻辑与危机——基于媒介与时空关系研究历史的考察与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1期
-
彭雨晴1,2,谢颖3(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侨搭桥:马来西亚华裔粤语媒介使用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1期
-
李飞雪,张钰惠(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竖屏传播:央视春晚的多模态感知与情感体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1期
-
闫晓蓉(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技术图像的物种生成:穿透性同构、手势投射与软现实[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1期
-
谢兴政,王佳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数字化生存的隐忧与抗争:中老年人在线隐私保护意愿形成机制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