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鹏1,雷凡培2,梁树强1,肖明杰3(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液体火箭发动机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肼类单组元发动机冷起动过程温度敏感性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薛凯1,高飞2,阎君3,吴晓蕊1,杨飞1(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航天重大工程复杂软件系统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孟庆丰1,范婷霞2,杨楠1,岳晓飞1,李斌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大型运载器关键技术攻关技术经济一体化探索[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李沛剑1,李怀兵2,刘鹏2,杨超凡2,陈婷2(海装驻北京地区第一军事代表室;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航天伺服驱动与传动技术实验室).一种小型轻质化高动态伺服机构[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袁野,曹占伟,马伟,聂春生,付斌(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主动引射冷却对空气舵热环境影响的试验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崔蕾,张海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机动作战保障能力评估的综合保障车配置优化[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杨鑫鑫,徐春铃,韩旭,王捷冰,刘晓华(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非线性空气舵系统模态试验及颤振设计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辛万青1,黄彪2,魏海鹏3,郝亮2,尤天庆3(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跨介质航行体流体动力调控研究进展及新构想[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赵民1,周凡利2,陈立平2,张冶3(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部).发展数字化工程,实现航天装备数字化[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王珏1,孙慧娟2,刘恒2,李锦江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膨胀循环发动机低温起动特性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王宇锐,范新中,王晓鹏,程蕾,雷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激光火工品系统在战术导弹领域的应用前景与展望[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刘晓正.俄罗斯军队将于2025年前装备首个战略反导系统S-550[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齐江龙1,张卫红1,陈雅曦2,呙道军1,张皓3(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飞行器系统级噪声-振动-温度综合环境试验技术[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李浩,梁婕,王尚,梁海波,王瑞(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基于滑模观测信息的电动舵机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陈中,郑继贵,侍威,张兆晶,何理论(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考虑主平面夹角的行星滚柱丝杠副接触特性[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武博1,靳冬2,杨积东1,陈闪闪1,陈继勋1(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基于检测数据主成分分析的筒弹寿命评估预测模型[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唐林卡,李晓轩,孙朝翔,严东升,万金杰(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羽流问题对飞行器飞行影响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韩利军,刘晴晴,刘文东,李双喜,杨广慧(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比例导引律在空间交会中的应用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杨依峰,王锁柱,董超,杨天鹏,苏伟(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风洞洞壁干扰数值模拟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王锁柱,吴乔,刘文伶,李强,张立坤(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壁面展向周期振动的超声速湍流减阻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陈浩,李晓轩,杨依峰,杨天鹏,张昱煜(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火箭发动机流场快速计算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刘丽丽1,陈培芝1,赵月1,朱德华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再入式飞行器不同绕流状态的底部流动特征[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朱如意,王征,张春阳,张月玲(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重复使用运载器着陆滑跑距离估算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赵欣艺1,高晓颖1,李宇明2,裴圣旺1,李瑜3(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以高精度惯组为参考的MEMS惯组参数在线估计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李晓轩,杨依峰,张利嵩,秦绪国,戈庆明(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多体分离回追现象与方案验证[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6期
-
李添骄,骆洪志,李倩云,李泽琛,吴会强(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基于非稳态传热理论的低密度烧蚀材料传热仿真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5期
-
裴慧峰,岳昊瞳,李晓龙(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型号管理中的项目风险管理实践[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5期
-
张博戎1,王建明1,李静琳1,韩雪颖1,周敬2(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基于发射约束的双曲线轨道运载能力计算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