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江,钱前(中国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物育种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6期
-
闫磊,李晶莹,李慧园,夏兰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编辑科技研发及应用[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6期
-
李红波,张圳,袁晓(华东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新型太阳电池科技发展与挑战[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6期
-
刘娟1,刘亚兰1,李思齐2,王玉林1,杨新泉3(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关于高校科研成果分类评价的思考[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6期
-
李萌1,2,李更1,2,高鸿钧1,2(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铁基超导体LiFeAs中的马约拉纳零能模[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6期
-
周树云1,姚宏2,钱冬3,王熠华4,段文晖1(清华大学物理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二维新型量子体系的设计、物性探测及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6期
-
韩晓静1,2,3,4,5,6,王进1,2,3,4,5,6,张晓丹1,2,3,4,5,6(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南开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可再生能源转换与储存中心;天津市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薄膜光电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化学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两端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6期
-
陈树琪1,田建国1,王宇飞2,郑婉华2,关放3,刘晓晗3,江海涛4,陈鸿4(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人工带隙材料和器件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5期
-
林芬芬,陈萍(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5期
-
胡风越,黄勇,王克剑(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和展望[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5期
-
衡燕芳1,范开建1,陈绍江2,黎亮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玉米单倍体工程化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5期
-
辛霞,尹广鹍,何娟娟,卢新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种质库资源长期安全保存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5期
-
彭瑞1,徐海超1,吴涛2,谢燕武3,周毅3,刘洋3,沈大伟4,封东来1,2(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关联体系多种量子有序态的竞争与调控[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5期
-
郑浩,李耀义,贾金锋(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及李政道研究所).拓扑超导及马约拉纳零能模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5期
-
陈波1,2,苏榕彬1,2,刘效迪1,2,韦玉明1,2,刘顺发1,2,姚北萌1,2,喻颖1,3,刘进1,2,李俊韬1,2,王雪华1,2(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物理学院;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高效按需可控量子光源的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5期
-
李霞1,周文彬1,钱前1,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作物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5期
-
郭锐,钱前,高振宇(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4期
-
李洪杰,陈明,李少雅,张立超,谢永盾,郝元峰,马有志(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生物育种:进展、机遇和挑战[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4期
-
李广存,庄飞云,王立浩,薄凯亮,李国亮,刘星,张圣平,王晓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生物育种发展概述[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4期
-
周美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荞麦生物育种现状与展望[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4期
-
朱振兴,张丽霞,李金红,白春明,陆晓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高粱生物育种进展与展望[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4期
-
吴磊,杨涛,陈红霖,武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食用豆生物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4期
-
黎裕1,徐辰武2,秦峰3,谢传晓1,汪海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玉米生物育种:现状与展望[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4期
-
罗朝淑1,朱庆平2(科技日报社;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索尔维会议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4期
-
艾祖鹏1,2,刘雨帆2,阮晓峰2,3,李兵2,3(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民中科(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压缩与加速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3期
-
唐英鹏1,黄圣君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与信息化部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动学习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3期
-
刘新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多视图学习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3期
-
王军,韩淑雨,潘在宇,申政文(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复杂多源数据表征学习理论研究与应用[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3期
-
李玺1,高佳1,2,励雪巍1,王祥丰3,金博3,陈喜群4,钱徽1(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自适应自演化的高级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与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