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童尧1,2,3,高学杰4,5,韩振宇2,徐影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盖州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RegCM4模式的中国区域日尺度降水模拟误差订正[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侯梦玲1,王宏2,赵天良1,车慧正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京津冀一次重度雾霾天气能见度及边界层关键气象要素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吴捷1,2,3,任宏利1,3,张帅4,刘颖1,3,刘向文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BCC二代气候系统模式的季节预测评估和可预报性分析[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李晓敏1,周筠珺1,2,肖辉3,4,伍魏1,翟丽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X波段双偏振雷达对雷暴单体中水成物粒子演变特征的研究[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孙小婷1,2,李清泉1,2,王黎娟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及其大气环流异常[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姚世博1,2,姜大膀1,3,范广洲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降水的季节性[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宗海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两个典型ENSO季节演变模态及其与我国东部降水的联系[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卢萍1,杨康权2,李英1(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象台/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于加密探空资料对不同海拔高度台站边界层大气的对比分析[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王芳1,2,3,郄秀书1,2,崔雪东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省气象安全技术中心).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闪电活动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气旋强度变化的关系[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孔晓宇1,2,毛江玉2,3,吴国雄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2002年夏季中高纬大气准双周振荡对华南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李佳1,2,陈葆德3,2,张旭3,2,黄伟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台风数值预报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2016年6月23日江苏阜宁龙卷的高分辨快速更新同化预报与分析[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王岑1,2,任保华1,郑建秋1,3,潘云峰1,单永强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12月29日北极地面爆发性增温的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苑俐1,肖子牛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冬季黑潮延伸体海区海洋锋强度变化及其与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关系[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许乐心1,张人禾2,1,齐艳军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长江中游和下游夏季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差异[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韩子轩1,苏涛2,支蓉3,封国林3,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气候中心).不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和ENSO位相下大气水分收支变化对北半球冬季太平洋蒸发量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王小晴1,周玉淑2,3,平凡2,蔡军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院重点实验室(LACS);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2015年7月中旬京津冀持续性夜间雷雨天气成因初步分析[J].大气科学,2017,第6期
  • 陈明轩1,2,肖现1,高峰1(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出流边界对京津冀地区强对流局地新生及快速增强的动力效应[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樊艳峰1,2,陆高鹏1,3,蒋如斌1,3,张鸿波1,2,刘明远1,郄秀书1,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利用低频磁场天线遥感测量人工引雷中的初始连续电流[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于子棚1,2,刘海龙1,2,林鹏飞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试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潮汐混合对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模拟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李天宇,朱伟军,马阳,王森,李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和北大西洋风暴轴的协同变化及其与同期海气系统的空间耦合关系[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黄敏松1,雷恒池1,2,金玲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机载云降水粒子成像仪所测数据中伪粒子的识别[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沈新勇1,2,姜晓岑1,2,柳笛3,祖繁4,樊曙先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人为气溶胶对台风Fitow(1323)强度及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邹梦1,乔少博2,吴永萍1,封国林1,3(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国家气候中心).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水汽输送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廖菲1,2,邓华3,2,李旭4(广州市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基于风廓线雷达的广东登陆台风边界层高度特征研究[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黄青兰1,刘伯奇2,李菲3(江门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94647部队气象台).由冬至夏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气热源的季节转换特征及其可能机制[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葛骏1,2,余晔1,3,解晋1,3,4,昝蓓蕾1,3,4(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青藏高原两类下垫面地表能量分配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研究[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张东凌1,卢姁2,3,张铭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大气环流与短期气候预测实验室).印度洋冬季风异常海气环流耦合模态分析[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刘洁1,彭新东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阴阳网格守恒算法的设计和改进[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智协飞1,田笑1,朱丹1,2,宋斌1,侯美夷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东亚季风与区域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团队;长春市气象局).冬季蒙古反气旋和伊朗反气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