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巫明明1,曾维2,翟荣荣1,叶靖1,朱国富1,俞法明1,张小明1,叶胜海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水稻耐盐分子机制与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李小秀1,吕启明1,2,袁定阳1,2(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OsNramp5基因变异影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任维晨,常庆霞,张亚军,朱宽宇,王志琴,杨建昌(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不同氮利用率粳稻品种的碳氮积累与转运特征及其生理机制[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史玉良1,杨勇1,李雪飞1,李钱峰1,黄李春1,张昌泉1,宋学堂2,刘巧泉1(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不同直链淀粉含量软米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刘琴1,2,夏杨2,韩光杰2,李传明2,陆玉荣2,黄立鑫2,祁建杭1,徐健2(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业微生物扬州观测实验站).水稻二化螟病原线虫N-Yz1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特性[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唐若迪,陈超(南京农业大学).外包服务对中老年劳动力参与水稻生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曹跃炫1,严绘景1,2,王克剑1,刘朝雷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苗期快速分选水稻人工无融合生殖克隆种子[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魏晓东1,张亚东1,宋雪梅1,2,陈涛1,朱镇1,赵庆勇1,赵凌1,路凯1,梁文化1,赫磊1,黄胜东1,谢寅峰2,王才林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高产粳稻品种南粳晶谷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马静静,潘妍妍,杨孙玉悦,王嘉琦,蒋冬花(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硫藤黄链霉菌St-7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和促生作用[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张元野1,尹丽颖1,李荣田1,何明良2,刘欣欣3,潘婷婷4,田晓杰2,卜庆云2,李秀峰2(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Rc基因恢复红稻[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毛慧1,彭彦2,毛毕刚1,2,韶也2,郑文杰1,胡黎明1,周凯1,赵炳然1,2(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直链淀粉合成调控新基因Wx410的功能与效应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6期
  • 曾波1,龚俊义2,张芳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优质杂交稻主要品种推广情况与展望[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5期
  • 陈红阳,贾琰,赵宏伟,瞿炤珺,王新鹏,段雨阳,杨蕊,白旭,王常丞(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结实期低温胁迫对水稻强、弱势粒淀粉形成与积累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5期
  • 王敏羽1,戴志刚2,余德芳3,王向平4,关绍华5,邵远刚6,张家学7,李小坤1,8(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再生稻生产与产业化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土壤肥料工作站).“水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专用肥轻简施用对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5期
  • 景文疆1,顾汉柱1,张小祥2,吴昊1,张伟杨1,顾骏飞1,刘立军1,王志琴1,杨建昌1,张耗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中籼水稻品种改良过程中米质和根系特征对灌溉方式的响应[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5期
  • 陆丹丹1,2,雍明玲1,2,陶钰1,2,叶苗1,2,张祖建1,2(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农学院).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特征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5期
  • 李焱瑶1,2,邓力华1,李昕晏1,李华1,秦冠男1,翁绿水1,于江辉1,李锦江1,肖国樱1,3(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含草甘膦抗性标记的水稻核不育繁殖系载体构建与验证[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5期
  • 曾文静,邱岚英,陈俊杰,钱浩宇,张楠,丁艳锋,江瑜(南京农业大学).秸秆还田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和CH4排放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5期
  • 伏荣桃1,2,王剑1,2,陈诚1,2,赵黎宇1,陈雪娟1,卢代华1,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水稻幼穗响应稻曲病菌毒素胁迫早期的转录组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5期
  • 尹丽颖1,张元野1,李荣田1,何明良2,王芳权3,许扬3,刘欣欣4,潘婷婷5,田晓杰2,卜庆云2,李秀峰2(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高效抗除草剂水稻[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5期
  • 朱春权1,魏倩倩1,2,党彩霞3,黄晶1,徐青山1,潘林1,朱练峰1,曹小闯1,孔亚丽1,项兴佳2,刘佳4,金千瑜1,张均华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宜宾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杨酸通过一氧化氮途径调控水稻缓解低磷胁迫[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5期
  • 沈泓1,姚栋萍1,2,吴俊1,罗秋红2,吴志鹏3,雷东阳2,邓启云1,柏斌1(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东安县农业农村局).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4期
  • 黄奇娜1,江苏2,汪利民2,张燕1,俞林飞1,李春福1,丁利群2,邵国胜1(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开化县农业农村局).低温胁迫后水分对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水孔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4期
  • 张露1,吴龙龙1,黄晶1,田仓1,2,祈军3,张均华1,曹小闯1,朱春权1,孔亚丽1,金千瑜1,朱练峰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农学院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增氧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4期
  • 徐云姬,唐树鹏,简超群,蔡文璐,张伟杨,王志琴,杨建昌(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多胺与乙烯对水稻籽粒灌浆、粒重和品质的调控作用[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4期
  • 张宇杰,王志强,马鹏,杨志远,孙永健,马均(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麦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4期
  • 周永林1,2,申小磊1,2,周立帅1,2,林巧霞1,2,王朝露1,2,陈静1,2,冯慧捷1,张振文1,陈晓婷1,2,3,鲁国东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OsLOX10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4期
  • 张新疆1,2,王祥斌1,2,刘玲慧1,2,危常州1,2(石河子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HCO3−和灌溉方式对水稻铁吸收和利用的交互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4期
  • 王梦杰,吴俊男,刘耀斌,徐春春,冯金飞,李凤博,方福平(中国水稻研究所).饲料蛋白含量对稻-黄颡鱼共作模式气态氮排放、黄颡鱼生长和氮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第4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