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怡,李歌,王丁晨,徐广才(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乡村振兴研究基地).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研究[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张兰星(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旧大陆甘蔗在新大陆的传播及蔗糖业的发展[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付娟(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再论《氾胜之书》及其农学思想贡献与历史价值[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葛小寒(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农学书录》所录明代农书札记[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尹北直,柴福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国时期节气歌谣的类型、版本与文化意蕴[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吴荣顺1,2,赵志妍2(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文化治理:中国乡村文明的现代性重塑[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何红中,陈婷(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唐以前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及结构变化的宏观考察——基于黍、粟和小麦的历史研究[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黄丽丽(中国农业博物馆当代农业研究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能何以提升?——基于河南省J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案例分析[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洪斌(深圳博物馆学术研究部).读习凿齿《与谢侍中书》——兼论东晋南朝时期的红花[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陈锦宇,梁秀华(绍兴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香榧采摘工具“蜈蚣梯”的特点及其价值[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曾雄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农业博物馆古农书综合办).其命维新:古农书整理的传统与现代[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陈习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地区农业史研究的新力作——读《山东农业史》[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阎书钦(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深化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评介[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倪根金(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中国土壤学重要开拓者邓植仪教授著述补订[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马筝(苏州城市学院).中国近代农村副业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张忍,朱冠楠(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近代江苏农业技术推广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23,第4期
  • 于淼.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会展发展路径探索[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李心雨.清至民国黔东南苗疆外来作物规模种植与乡民生活探析[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杨晓萌.民国日本侵略青岛渔业及应对措施[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陈军,伍晴晴,葛欣旭,陶东冬.传统年画中蕴含的农耕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孔维府,李新明,李宛真,耿研,王涛.黄河流域古梨树群农业文化遗产特征、价值和保护[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张莹,孙忠祥,曾艺.藏猪传统养殖系统及其农业文化遗产特征[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张宗志.简述西汉时期的农业管理制度[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张祥稳,崔梦婷.晚清时期安徽疫灾的特征与社会成因分析[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杜赟梅,陈锦涛.1872年上海牛瘟与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因应[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周媛.从《南陵县救旱委员会征信录》论民国时期的救荒措施[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侯有德.武陵山区永顺人工油茶林传统生态知识探析[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刘涛.闽南漳州荔枝历史与文化[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邢梦媛,唐书玥,张建军,王靖,潘学标,胡琦.基于节气时间尺度的华北冬小麦物候期时空分布变化研究及启示[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