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雷震(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慈州”“礠州”“磁州”名称的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0期
  • 孙俊(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多重镜像:元明时期云南游历资料中的边地形象及其知识生产[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赵珍,苏绕绕(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代北运河杨村剥运与水环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肖爱玲(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20世纪40年代中国建都论战现象解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张仲胤(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皇居南迁”与东晋永和三年梁、益、荆三州政区边界调整[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谢宇荣(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唐宋之际湖南地区州级政治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尹巧瑞(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明末清初京掣地点的迁移与南京八县食岸的形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杨丽婷(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文化研究所).清代文献关于额尔古纳河河源的不同记载及其原因[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徐成,谈益群(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宋书·州郡志》文本的形成与户口、道里析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宋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华师范大学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新出碑志所见唐长安城周边小原及相关问题考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郭明明1,段双印2(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洛川县博物馆).北宋石堡寨与西夏龙州地望新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蓝勇(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空间认知虚拟性与区位重构——以金牛道川陕交界段路线体系变迁为中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陈思伟(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曼德海峡与古希腊罗马地理知识的传承[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许若冰1,杜常顺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海师范大学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明代岷州地区的民政治理与行政制度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黄粲茗(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明清时期中越边境“四寨六团”行政建置变动始末[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叶鹏(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国民政府时期福建特种区考论(1935—1945)[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科学追求,向着渺无际涯的世界——侯仁之晚年学术志[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王妙发(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谭其骧先生指导研究二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黄光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宋籍“江宁军”为“宁江军”之误[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纪念侯仁之先生诞辰110周年[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张伟然(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纪念谭其骧先生诞辰110周年[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王晖,张巧巧(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华简《说命》“员(圜)土”当今无定河流域考——兼论傅说之都“说邑”[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4期
  • 华林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110年来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成就与未来展望[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杜娟(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民国时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路径与成效[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张金桥1,燕生东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丰丘造”戈与周初丰伯居地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郁冲聪(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所).中古物产专志的产生与流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李彩霞(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乡族·科举·港口:明代琼州文人地理网络与地缘认同[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