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兵,李稣稣,张妍玲(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美国教育研究的实证取向溯源——基于美国教育协会早期教育研究行动的考察[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曲铁华,马小雪(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民国时期民众科学教育的历程、特征及当代启示[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丁道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学素材≠学科内容:俞子夷教材组织思想研究[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赵康,吴亦菲(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为了教师,属于教师,由教师经营”:从本土生成到异域转化——英国“教师中心”的历史命运与国际传播[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黄伟(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大学先修班教育研究[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万驰(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复兴农村”:民国时期熊佛西农民戏剧课程实验研究[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王慧敏(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节目的教育性——美国儿童电视政策与教育节目纷争史[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陈梦越,孙邦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蒋梦麟的大学学科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范庭卫1,邵高燕2,李好2(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凌冰对20世纪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贡献[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申国昌1,2,周璇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塑育何种新儿童:基于边缘史料透视民国电影中的教育理念[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于发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体制改革45年:历程、经验与展望[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吴涛(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近代中国大学教材建设的总体特征和历史意义[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吴晓琳(宁德师范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折中新旧:吴俊升的道德教育思想述评[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张永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国语文教育“大成智慧”的传承与发展[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喻本伐,张汶军(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宗麟南京鼓楼幼稚园课程试验述论[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教育史研究》编辑部.《教育史研究》入选北京师范大学“一流学术论文期刊目录”[J].教育史研究,2023,第4期
-
刘霞(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先生制”:话语生成、理论体系与时代展望——纪念陶行知创建“小先生制”100周年[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张文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所).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督导[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孙邦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博施而济众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和他的平教会同仁[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韦骅峰(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论民国高校入学考试的指挥棒效应[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曹雅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个体自由与教育权威:托尔斯泰的观点、实践及其争议[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郭军,张利(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美国公立学校的救赎与失败[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刘京京,杨贵香(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新文化史学视域下的教师生活史研究[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曾嘉怡(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近年来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在韩国的发展[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张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就与经验[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袁传明(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史研究的逻辑:解释与建构[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谭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的选科制改革[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
马浚锋(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美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历史演变、反思与启示[J].教育史研究,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