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耿,秦延文,马迎群,韩超南,刘志超,杨晨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研究室).沱江流域磷石膏的磷形态组成及潜在释放特征[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邬娜,傅泽强,王艳华,何川,封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EKC检验及脱钩关系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李春华1,胡文1,2,叶春1,李金泽1,3,魏伟伟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燕京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地表水净化装置总氮的去除效果[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谢伟雪1,刘孝敏2,李小东1,焦永霞1,赵由才3(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废毛发生物炭的特性及其对Ni(Ⅱ)和Zn(Ⅱ)的吸附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张昕,李艳萍,乔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基于清洁生产的PFOSFPFOS生产行业履约路径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乔飞,时瑶,秦延文,马迎群,刘志超,杨晨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研究室).岷江干流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张嘉戌1,2,邓义祥1,张承龙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研究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部分国家及地区塑料袋减量化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韩雪梅1,富国1,刘庆庆1,张深2,赵健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变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W)评价方法及其在三峡库区支流龙河的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刘云鹏1,2,侯佳奇2,李保谦1,李鸣晓2,曹金钟3,张润锴1,毋高峰1(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郑州英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的中试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曹伟,秦延文,马迎群,杨晨晨,刘志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研究室).三峡库区重庆市内重点工业园区氮、磷排放特征[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王继康1,张恒德1,张碧辉1,杨晓璐2(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化反演方法在污染源清单更新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曹伟,秦延文,张雷,赵艳民,马迎群,杨晨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研究室).化工行业污染源在线监控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韩桂梅,周长波,王璠,刘菁钧,赵志远,李旭华,郭亚静,袁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审核绩效评价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张广才,李锐攀,朱学智,陶然(广东惠州平海发电厂有限公司).超超临界锅炉及SCR参数精细化控制实现NOx浓度实时达标的优化与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赵艳民,曹伟,张雷,马迎群,秦延文,刘志超,杨晨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研究室).多维度水质安全评价方法探讨 ——以太湖为例[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6期
  • 朱韻洁1,2,李国文1,张列宇1,许秋瑾1,宋永会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黑臭水体治理思路与技术措施[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5期
  • 鞠铁男1,吴啸1,师华定2,高凤杰1,李欣哲1,王钰尭1,栾天1,樊平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与固废环境研究所).海沟河小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5期
  • 郑丙辉1,彭嘉玉1,2,胡小贞1,储昭升1,庞燕1,王丽婧1,3,徐晓梅4,何佳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17年滇池外海水质异常下降原因及对策[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5期
  • 翟增秀1,2,3,李伟芳1,2,邹克华1,2,杨伟华1,2,3(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迪兰奥特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愉悦度在恶臭污染感官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5期
  • 张俊朋1,2,陆轶峰1,国晓春2,卢少勇2,吴鑫1,2(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表面流湿地去除洱海缓冲带低污染水氮模拟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5期
  • 程德义1,杜超1,黄兆琴1,2,代静玉1,杜琪雯1,邵爱云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巯基化稻壳炭吸附废水中Zn(Ⅱ)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5期
  • 张乐勤1,陈素平2(池州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池州学院商学院).基于PLS方法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工业污染影响效应测度与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