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浩千1,娄春波2(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挑战及应对[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马延和(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成生物学及其在生物制造领域的进展与治理[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胡明艳(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欧美纳米技术发展中的“上游参与”实践初评[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黄祖军,赵万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传统技术与地域社会的相互建构:对自贡井盐社区的技术社会学研究[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翟晓梅1,2,邱仁宗2(北京协和医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合成生物学:伦理和管治问题[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马永斌1,赵延东2(宁波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网络对有机食品选择的影响[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于军(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路线及治理[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周正(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我国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多元视野与本土经验:第五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综述[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樊春良(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科学要为社会服务:纪念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出版75周年[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冯丹阳(东京大学综合文化大学院).环境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政府责任与科学家角色:以四日市公害为例[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欧阳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与面临的科学任务[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缪航(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交易区理论视野下的转基因安全争议[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4期
  • (《科学与社会》编辑部).启事[J].科学与社会,2014,第4期
  • 缪航.“2014 '科技伦理研讨会”在滇召开[J].科学与社会,2014,第4期
  • (《科学与社会》编辑部).《科学与社会》征稿启事[J].科学与社会,2014,第4期
  • 朱依娜1,何光喜2(中国传媒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高校教师工作与科研时间的性别差异及其中介效应分析:基于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刘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关于STS领域中对“地方性知识”理解的再思考[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唐权1,陶建兵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贺州市八步区委办公室).再探案例研究的类型[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李侠,周正(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科研经费是手段还是目的?[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韦敏,蔡促(南京大学哲学系).中药配方颗粒现代科学身份认证之困境:以行动者网络为视角[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胡志刚,侯海燕,刘则渊(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拉图尔的学术贡献及影响:基于科学计量学的视角[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李晓轩,阿儒涵(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科研项目间接费用信用挂钩政策之我见[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曹玉娟1,2,张文霞3(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独身女性无伴侣生育的社会困境: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与社会需求的契合问题探究[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聂常虹1,王丹2(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典型国家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张柏春,李萌,高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浅议“出思想”的三个方面[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刘云(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关于推进我国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若干建议[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龚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试析“重物轻人”之轭:关于科学家经济地位和薪酬制度的思考[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薛澜(清华大学).关于我国财政科技拨款体制改革之我见[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 王光谦(青海大学).应重视科研人员的创造价值[J].科学与社会(北京),2014,第3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