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永林1,2,程秀莉3,4(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保护传承各民族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胡玉青1,何春晖2(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专业;汉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鄂西北女娲神话的当代传承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余国静,朱舒莺(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中国竹文化符号的周边传播[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唐光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高坡苗语表征致使义的手段、语义类型及其标记的来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胡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非语言类型研究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李俊清1,2,阳义南3,张领4,5,周芳苓6,7,8,卫松9(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社会建设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省创新团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笔谈[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郭永平,袁平(山西大学文学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晋陕豫农业文化遗产的谱系特征与价值重估[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魏文楷,谢豪莹(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周边‘负’传播”的情绪传播机制探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陆杰华1,2,杨茜茜2(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指尖上的互动:农村老年人短视频使用与社会融入探究 ——基于遵义市G村和Q村的质性观察[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周晨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非洲语言及其类型特征[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肖唐金(英语语言文学;贵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原生态文化内涵与中国原生态文化的对外话语构建模式[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石林1,吴永谊2(南开大学文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语言接触视域下榕江三宝侗语的语音差异、成因及发展趋势[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卫松(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几个关键转向[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阳义南(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推进路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周芳苓(贵州民族大学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省创新团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数智赋能与路径创新[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张领(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社会建设研究院).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条件及其启示[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张成,史东梅(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论壮侗语族处置句标记的语法化路径与类型学特征[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谢治菊1,2,吕凌炜2,张柏珊2(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企业帮扶中的村民信任与传统力量再生产 ——以G集团的“老村长”制为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傲东白力格(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我们究竟是如何完成田野调查行动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朱哲,杨琴(菲律宾亚当森大学管理学院;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刘盛玲,申小露(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实践 ——基于民族符号在贵州版画“本土化”创作中的表现[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陆地,孙延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周边传播视域下的抗日根据地建设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吴煌,袁勇麟(台湾政治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对抗与角力:周边传播视域下马来西亚华人青年的族群认同建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邱婧,李薇(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声音、表演与民俗的“再发现”:新媒体网络传播情境下的中国当代民族志诗学发展[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戴庆厦,杨晓燕(中央民族大学).论汉藏语研究中的语言描写与语言解释[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王建疆,刘阳,张兴成,刘琴,章文颖,张震,刘阳军(上海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西南大学文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美育学刊》;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云南大学文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式现代化与文艺学美学民族性、现代性”笔谈[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许锋华,刘晓菲(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以语言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意蕴、基本遵循与实践理路[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高森远,黄诚(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贵州大学东方思想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其实践路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