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仲儒(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汉语形容词的句法判断[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杨德峰,邱夏(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也说“稍微”的入句表现和语体分布特点[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方清明,王刚(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抽象名词“目标—目的”的语义特征与型式搭配验证[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刘晨阳(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汉语警告言语行为内部调节的语用调控手段探究[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陆旭,温锁林(天津师范大学).非线性要素到线性要素的跨越——以“最X,没有之一”的形成为例[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段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基于语法能力视角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俞玮奇,金清,李秋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当前韩国中文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应对策略研究[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谢尚培(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词“前脚”的形成及其事件类型和情态分析[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赵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不向NPVP”的句法分析、语义特征与语用功能——兼论与对应肯定式的语用功能差异[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谭晓平(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修订的思考与实践——以“比”字句为例[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蔡瑱(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新世纪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回顾与思考[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杨旭1,李姝姝2(武汉大学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走向“新句式观”[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周佳乐,徐阳春(南昌大学中文系).“不管……, X”结构成句机制考察[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刘振平(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形容词》编写思路与知识框架[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曾晨刚1,张海威2,尹春梅3,邵滨4(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基于电商数据挖掘的HSK教辅好评信息分类研究[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雷桂林(樱美林大学).汉语非常规语序中的主观性——试析“兄弟”“弟兄”的语义分工[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2期
-
李晓琴1,陈昌来2(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视角型换言标记构式“从X方面说”[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1期
-
郭昭军(南开大学文学院).从计量角度看小说叙述与对话的语言差异[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1期
-
胡丽珍,蒋铖(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汉语动词从“力量撑顶”到“语言顶撞”的演变[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1期
-
徐晓羽1,陈舒敏2(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汉语二语学习者自主学习“心理—能力—行为”三维模型的构建和量表制定[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1期
-
丁安琪1,李佩泽2,于艳2,程海婷1(华东师范大学;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全球汉语学习者汉语能力表现的现状与问题——基于2018年汉语水平考试(HSK)大数据的分析[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1期
-
辛永芬1,2,马惠玲3,2(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大学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动宾组合带时量成分的三种句式及其相关教学建议[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1期
-
张新华(复旦大学中文系).近代汉语“想”的话题标记功能研究[J].对外汉语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