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立华1,周瑾1,2,雷若然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工作旅游视角:山地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思维[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麻学锋1,张艳芳2(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湖南工商大学理学院).山地旅游区空间聚散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明庆忠,凌俊杰,史鹏飞(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自觉驱动山地旅游发展的机理研究——来自民族地区山地景区的启示[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田瑾1,2,明庆忠2(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需求获得视域下云南省山地旅游景区发展效率测评[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王娟1,明庆忠2,覃纹3,王世金4(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研究院;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旅游驱动下玉龙雪山景区人地关系演化过程及其特征分析[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李瑞1,2,邹渊海1,何景明3,殷红梅3,吴孟珊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企业介入对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社会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李辉1,武晓英1,周彬2,虞虎3(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际民族旅游研究综述[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王开泳1,2,王甫园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行政区划与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虞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分权视野下的旅游城市:从空间失衡走向均衡发展[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谢婷,万晓萌,蒋依依(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跨行政区旅游目的地的典型开发模式与协同发展经验——基于合作成熟度视角[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朱建华1,2,龚悦1,董洁1,李文雅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跨界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划分及治理模式[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路梦西1,王婷2,王甫园3(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旅游风景道空间生产与优化[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周彬(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关注旅游文化业使命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文旅产业与全域发展文库”评介[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中国生态旅游》编辑部).《中国生态旅游》2023年征稿、征订启事[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6期
  • 张广海,刘二恋(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沿海地区旅游绿色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郭强1,张志文2,陈小兰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三亚市旅游行业协会联合会).中国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障碍和战略路径[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李晗,丁志伟,刘卓林,张希阳(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海岸带A级旅游景区百度关注度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王辉,郑小玲,王亮(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型海岛游客与居民时空间行为研究——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翟淞1,吕宁1,李烨2,房俊晗1(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管理学院).基于蚁群算法的多目标最优旅游线路规划设计[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简劲松1,林明水1,2,刘丽华3,虞虎4,刘畅1,2,5(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智慧旅游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闽东旅游扶贫研究中心).沿海地区传统渔村产业转型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乔桂强1,林心瑜1,逯清扬1,周彬2(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宁波大学旅游系).“失海”渔民旅游生计转型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陈晖莉1,许海烽2,邓小荣3,伍世代1(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暨南大学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海岛民宿聚落地方意象系统建构研究——基于厦门鼓浪屿的扎根理论分析[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沈庆琼1,2,欧伟强1,2,钟晓燕1,2(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代物业管理研究中心).旅游经济发展是否促进了共同富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王美艳,王茂军(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生计资本视角下大都市近郊区农民旅游创业的影响因素——以北京市怀柔区莲花池村为例[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刘佳1,2,纪晓萌1,刘贤明1,李煜轩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旅游研究脉络、热点与展望[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李亚娟1,欧阳辰星1,许阳艳1,虞虎2(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近20年国家科研基金旅游类项目分析及趋势探讨——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为例[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 章锦河(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擘画海岛旅游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与生态健康评价》评介[J].中国生态旅游,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