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腾1,2,徐广通3,曹严1,2,周健4,王祝5,孙景亮1,2(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智能弹群协同任务规划技术进展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苗昊春,刘重,王根(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协同制导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赵军民,任海鹏(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智能弹药集群网链[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朱启举1,王小旭2,梅春波1,杨鹏翔1,卢乾波3(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微光机电系统加速度计技术现状与应用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朱继宏1,肖和业2,张永励3,王若冰3,孙锋3(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智能化弹药结构技术进展及发展建议[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崔得东1,2,冯涛1,2,白昆1,2,杨挺2,马龙1,2,尚毅2(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西安导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复杂背景目标探测识别技术综述[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陈雄,许进升(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代兵器固体火箭动力技术现状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王海福1,谢剑文1,姬龙2(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高效毁伤技术进展及未来趋势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李军1,李玉玺2,刘馨心2,李正宇2(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智能弹药发射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王军,赵涛,蔡艳芳,宋羽(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中国陆战火力打击装备体系化发展现状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苏青(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工程理念书接踵 经验凝集创思涌——《智能弹药装备工程理念》出版的意义[J].前瞻科技,2022,第4期
-
曹立强,侯峰泽,王启东,刘丰满,李君,丁飞,孙思维,周云燕(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与机遇[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董俊辰1,张兴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后摩尔时代先进集成电路技术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姚鹏,宋昌明,胡杨,蔡坚,尹首一,吴华强(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高算力芯片未来技术发展途径[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王佩剑1,2,周嘉超1,2,胡加杨1,2,李涵茜1,2,田丰1,2,张致翔1,2,柴健1,2,徐心艺1,2,卞正1,2,赵昱达1,2,徐杨1,2,俞滨1,2(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后摩尔器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刘伟平,王宗源(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DA产业与IP核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卜伟海1,夏志良2,赵治国1,刘芸1,周亦康1(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聚焦开源RISC-V发展中国芯片产业[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王文武,罗军,王晓磊,徐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全球集成电路技术合作研发的发展现状及其经验启示[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张卫1,2,徐敏1,2,陈鲲1,2,刘桃1,杨静雯1,孙新1,黄自强1,汪大伟1,吴春蕾1,2,王晨1,2,徐赛生1(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上海集成电路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先进CMOS制造工艺的技术演进及自主发展思考[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赵晋荣,韦刚,侯珏,曹永友,董金卫,卢夕生,孙伟(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集成电路核心工艺装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李冰,孙嘉,陈昕(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多重图形技术用光刻材料研究进展及挑战[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吴汉明(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探索后摩尔时代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加快实现自主可控的产业模式[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苏青.科技攻关促变迁 AI芯片竞相研——《AI芯片》一书有特点[J].前瞻科技,2022,第3期
-
李家彪1,2,王叶剑1,2,刘磊3,许学伟1,4(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汪品先(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从南海10年展望深海科技前景[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李硕1,2,3,赵宏宇1,封锡盛1,2(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辽宁省水下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中国深海机器人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徐文1,李建龙1,李一平2,陈惠芳1,杨绍琼3,曾俊宝2,王延辉3(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观测—成像试验区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无人潜水器组网观测探测技术进展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