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新文科与数字人文教育之新[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4期
  • 曹军军1,2,3,李俊萱1,3,王雨荷4,3(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坊;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知识库的“元数据本体”构建研究[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4期
  • 王台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迈向2030元宇宙世代数字人文之戏曲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议[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4期
  • 西蒙·恒晨1,鲁本·罗斯2,亚尼·马尔亚宁3,米科·托洛宁3,方华康4(瑞典哥德堡大学瑞典语系;卢森堡大学当代与数字历史研究中心;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数字人文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历史报纸词汇变化研究[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4期
  • 方树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数据库环境下的《同源字典》研究[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4期
  • 管永康(南开大学文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植根社区的数字人文制图方法与实践:《文化和社区制图项目》简评[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4期
  • 苏依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历史网络与数字人文:国家网域研究案例》简评[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4期
  • 刘炜1,2,刘越男1,3,4,王晓光1,5,6,王涛1,7,8,徐永明9,10(中国索引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数字史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建构中国自主数字人文知识体系的使命与路径[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4期
  • 迈克尔·J.克莱默1,朱子彤2(纽约州立大学布拉克波特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照片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作为联觉视听数字人文方法的数字图像可听化[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4期
  • 盛一涵1,霍朝光2(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基于《三国志》的蜀汉政治网络分析[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3期
  • 保罗·约瑟夫·斯彭斯1,雷纳塔·布兰多1,谢佳2(伦敦国王学院数字人文系;德国海德堡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数字人文中的语言敏感性和多样性[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3期
  • 刘健(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智慧博物馆发展中的数字人文建设——以上海博物馆的实践为例[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3期
  • 斯特凡诺·布鲁萨波奇1,帕梅拉·梅耶扎1,谢书宁2(意大利拉奎拉大学土木、建筑-建造和环境工程系;加拿大瑞尔森大学).智慧建筑与城市遗产:应用及相关思考[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3期
  • 张燚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打造公益开放的学术型数据库: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3期
  • 莎拉·奥比奇勒1,伊曼纽拉·博罗斯2,安托万·杜塞特2,尤哈·罗提亚宁3,伊娃·普范策尔特1,亚尼·马尔亚宁4,汉努·托沃宁5,米科·托洛宁3,张晨文6(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当代史研究所;法国拉罗谢尔大学计算机图像与交互实验室;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数字人文系;芬兰国家图书馆;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报纸研究的综合性跨学科工作流程——基于人文学者、计算机科学家和图书馆员的视角[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3期
  • 宋杰(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数字时代的叙事学研究——《数字叙事空间:一项跨学科的考察》述评[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3期
  • 贾君枝(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与实践》短评[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3期
  • (《数字人文研究》编辑部).征稿启事[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3期
  • 雷珏莹1,侯西龙1,王晓光1,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数智时代古籍数字化再造的逻辑与进路[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2期
  • 尕藏草(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并未消失的地理:场景感知、地理媒介与人地关系变化[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2期
  • 马瑞诗1,埃莱娜·盖诺1,田清2(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历史与世界文化学院;宁夏大学人文学院).虚拟地球上的丝路之旅:空间历史的教学方法、技术与评价[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2期
  • 托拜厄斯·布兰克1,马克·海格斯1,迈克尔·布莱恩特1,张斯桐2(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数字人文系;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解口述历史中的记忆——神经网络新方法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应用[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2期
  • 成中英(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从哲学—人文板块的角度论数字人文[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2期
  • 马开颜1,萧瑶2,陈骞3,郝梦瑶2,杨冠灿2(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植物意象研究[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2期
  • 阿琼·萨巴瓦尔1,2,龙家庆3,4(美国托莱多大学;托莱多大学卡尔森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中心).数字人文与新兴数字管护框架:概念、内容与实践[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2期
  • 段庭辉1,杜可立2(德国耶拿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数字人文中心).第八届德语地区数字人文年会(DHd2022)回顾[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2期
  • (《数字人文研究》编辑部).征稿启事[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2期
  • 侯的,杨洵奕,王哲(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时期信息传播网络的重建——以近代黄河流域若干省份的邮政网络为例[J].数字人文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