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若玺1,赵建军2(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生态理性的核心内涵、建构逻辑及实践指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张笑然,石磊(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与展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赵奇(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制作与传承——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魏屹东,闫玺印(山西大学哲学学院).人工智能如何应对“空表征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李娜,叶发扬(南开大学哲学院).哈姆金斯的集合论多宇宙观及其辩护策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王振嵩(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一种自然主义的信息哲学研究进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曹炜(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个人经验能否建构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对霍布斯无视角观念的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薛少华1,王宇轩2(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电子游戏如何助力哲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郭思敏,徐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科学热词转换与科学研究前沿的更迭[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李双,李侠(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从证据到信念:重解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董英东,陈妍(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对休谟的准实在论与归纳怀疑论解读的批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闫欣芳1,杨舰2(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中国近代科学语言的形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李曙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华象思维的算法特征与逻辑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刘元兴(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晶体结构研究:经验基础与理论表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李衡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顾知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查尔默斯的埃利亚论证和虚拟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张子夏(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虚拟行为与道德直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曾点(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晚清学人对伽利略的科学史书写[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闻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竺可桢与自然辩证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自然辩证法研究》编辑部).“科技伦理前沿谈”征文通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2期
  • 张铤(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技术治理何以失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1期
  • 王健,成尧(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我国工科院校科技伦理教育体系的建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1期
  • 邵艳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技术与身体的情感融合模式——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1期
  • 牟砚堂,柯遵科(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与美国公众的误解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1期
  • 陈强强(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猫头鹰”:一种技术决策制度的新构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1期
  • 刘崇俊(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走向共生——对公众参与科学“内省模式”的再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1期
  • 朱一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关于数学史的三大误解[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第11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