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春敏(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产业扶贫中政府角色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孔祥才1,2,王桂霞1(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农业污染的治理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刘芳1,李成友2,3,张红丽4(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大学;石河子大学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农户环境认知及低碳生产行为模式[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图力古日(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思政部).地方性知识研究的历史维度及其内涵[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李丽丽(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资本主义”中的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刘宏芳1,明庆忠2,娄思元3(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思维[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温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世界地理后果及其空间正义危机 ——从大卫·哈维空间政治哲学批判的宏观向度谈起[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冯伟(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提高产能利用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吗? ——来自中国工业行业的例证[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徐何珊(中央民族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笔、镜、锤:云南社区村民影像对于社区的意义[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魏汉涛(安徽大学法学院).分歧与定性:毒品交易中的居间行为[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薛其龙(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少数民族审美与当代艺术审美的建构 ——以云南彝族撒尼支系大糯黑村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刘广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推进农村住房消费的政府干预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刘文祥(山东大学文学院).当代西部文学的主体性变革 ——基于长篇小说性别关系的一种考察[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梁晓芬(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中缅边境地区南传佛教信仰流动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柳平生,葛金芳(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农商社会”视野下南宋商品性农业述论[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顾长河(北京保险研究院).大力推动中国相互保险发展以深化多层次金融改革[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涂华忠1,2,宁发金2,任仕暄3(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中国特色地方新型智库建设之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李云霞(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论旅游购物供给侧的结构优化[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曾粤兴,倪传洲(昆明理工大学).毒品犯罪认定中事实推定之省思[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王准(云南大学).云南辞赋中的云南民俗及其学术价值[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马文峰(国家民委办公厅;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直过民族”如期实现小康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程海伦(北京大学中文系).论科举制度与宋代的《史记》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苗启明1,刘琼豪2(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使命、 双重理论视野与双重理论构建[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何可人(云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的阿富汗重建与难民安置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彭兴滔(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南边地与现代西南边地文学[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贾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从“种人”纪述到“人种”之分* ——元至清地方志中的滇西民族分类[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冷兆松1,宣宇才2(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处理党内关系的历史经验 ——兼谈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云南南传佛教到中国南传佛教 ——关于当代云南南传佛教身份变化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 李容芳1,2,李雪萍1(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乡土规则的生产:地方性知识的行动逻辑 ——基于丽江“斋女”现象的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6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