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郭婷婷,万楚筠,黄凤洪,魏春磊,胡正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油脂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油莎豆主要营养成分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韩毅强1,2,高亚梅1,杜艳丽3,张玉先3,2,杜吉到3,2,张文慧3,潘绍玉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蕈农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大豆耐盐碱种质资源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周扬,岳晓凤,唐晓倩,闫洪林,张奇,李培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生物毒素)/湖北洪山实验室).黄曲霉毒素阻控与花生超级结瘤耦合效应研究初报[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吕丰娟,张志华,汪瑞清,袁展汽,林洪鑫,魏林根,肖运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生育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连作障碍的响应及其自毒作用[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弟文静,梁晓宇,马淑梅,王洋(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基于SSR标记关联分析挖掘大豆灰斑病10号生理小种抗病资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曾维英1,苏燕竹2,赖振光1,杨守臻1,陈怀珠1,谭玉荣1,孙祖东1,盖钧镒2(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玉米大豆间套作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基于BSA-Seq技术鉴定大豆耐荫性状相关候选基因[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周瑢,许方涛,盛晨,游均,黎冬华,宋胜楠,王林海(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芝麻含油量及脂肪酸含量QTL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梁建秋,于晓波,何泽民,安建刚,王嘉,曾召琼,杨文英,吴海英,张明荣(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不同熟期类型大豆品种在玉豆间作模式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闫蕾1,曾柳1,吕艳1,丁晓雨1,程勇1,占强2,王小燕3,鲍五洲3,李小芳4,邹锡玲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都昌县农业农村局;麻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衡阳市农业科学院).甘蓝型油菜耐低温生长生理生化响应机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管文杰,张付贵,闫贵欣,马启铭,伍晓明(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抗除草剂机理与种质创制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魏全全1,2,饶勇1,张萌2,杨斌1,高英3,曾令琴4,凡迪5,冯文豪5,肖华贵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农业农村局;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适应贵州黄壤生长的氮高效油菜品种筛选[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汪磊,王姣梅,汪魏,王玲,王力军,严兴初,谭美莲(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基于表型多样性构建向日葵核心种质[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钟鹏1,苗丽丽1,刘杰1,王建丽2,陆海燕1,于洪久1,张楠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种植密度和方式对油莎豆块茎生长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陈康(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密度和氮肥互作对单粒精播花生SPAD值、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崔凤高1,胡晓辉1,苗华荣1,张胜忠1,王娟1,王嵩2,侯刚3,隋洁4,张建成1,陈静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性状的QTL定位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宋丰萍1,程嘉庆1,刘振兴2,程志强1,程田田1,蒙祖庆1(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芥甘杂交创制新型甘蓝型油菜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连小雨,王妍,路妍,景岚(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向日葵柄锈菌效应蛋白的预测及筛选[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段玉1,范霞2,安昊1,张君1,梁俊梅1,张婷婷1,景宇鹏1,王博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牧水利局).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效应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吴菊香1,许曼琳1,张霞1,于静1,郭志青1,李莹1,宋新颖1,何康1,李新国2,周如军3,迟玉成1,万书波4(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主栽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王继亮1,宗春美2,3,王德亮1,王燕平2,蒋红鑫1,杨丹霞1,傅蒙蒙3,王磊3,2,任海祥2,赵团结3,杜维广2,盖钧镒3(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开发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牡丹江大豆研发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牡丹江试验站;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佳木斯的表型鉴定及利用探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淮东欣1,吴洁1,薛晓梦1,刘芳2,胡美玲1,晏立英1,陈玉宁1,王欣1,康彦平1,王志慧1,刘念1,姜慧芳1,雷永1,廖伯寿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便携式高油酸花生鉴定仪的研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吕建伟1,姜敏1,田永国2,胡廷会1,成良强1,饶庆琳1,王金花1,王军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技推广中心).花生植株养分分析及饲用性评价[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徐亮,杜德志(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改良中心青海分中心农业农村部春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基于3个甘蓝型春油菜Pol CMS的优良恢复系选育[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杨越寒,张静,杨龙,吴明德,李国庆(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油菜黑胫病菌T-DNA插入诱变因素优化及突变体筛选[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致谢2021年度审稿专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6期
  • 金欣欣,宋亚辉,王瑾,程增书,李玉荣,陈四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播期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胡爱鹏,魏芳,黄凤洪,郑畅,吕昕,陈洪(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微波预处理对油菜籽及其低温压榨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徐影1,2,于镇华2,李彦生2,金剑2,王光华2,刘晓冰1,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不同器官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李聪聪1,李乃光2,吴正锋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政府;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花生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5期
  • 刘娜1,2,谢畅1,高世杰1,姚瑞1,宋海玲1,于海秋1,王婧1,蒋春姬1,赵新华1,王晓光1(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不同钾水平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