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晓娜,裴厦,陈龙,刘春兰(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InVEST模型的门头沟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马昊翔1,2,3,4,陈长成1,2,3,4,宋英强1,2,3,4,晔沙1,2,3,4,胡月明1,2,3,4,5(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省近10年草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苏志珠1,刘蓉2,梁爱民3,马义娟2,王国玲4,高君亮5,哈斯6(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试验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陈进,徐明,邹晓,陶实德,汪东宇,张健(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市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朱玉果1,2,杜灵通1,2,谢应忠1,2,3,刘可1,2,宫菲1,2,丹杨1,2,王乐1,2(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系统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农学院).不同气象插值方法精度评估及对草地NPP估算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杨良辰1,张春茹2(河北省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沿坝地区3种典型林分类型枯落物层与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孙隆祥,陈梦妮,薛建福,崔福柱,郝建平,郭秀卿,杜天庆,崔江辉,张倍宁(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秸秆还田对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短期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杨殊桐1,时鹏1,李占斌1,2,李鹏1,张祎1,钟少华1(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理河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张晗1,2,赵小敏1,3,欧阳真程1,2,郭熙1,2,匡丽花3,叶英聪1,4(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省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魏明欢1,胡波洋1,杨鸿雁2,张蓬涛1,张贵军1,赵丽1(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王勇,杨瑞,瞿爽,刘志,裴仪岱(贵州大学林学院).楠杆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及涵养水源功能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王鹏,王亚娟,刘小鹏,陈晓,孔福星(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中阿)旱区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控重点实验室).基于PSR模型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 ——以红寺堡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郭婧1,2,3,周学斌4,任君5,王芳萍1,3,魏珍6,师燕7,周华坤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西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青海省湟水谷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吴先亮1,黄先飞1,李朝婵1,胡继伟1,唐凤华1,张泽东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黔西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形态[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李新凯1,2,卜崇峰1,3,李宜坪4,李炳垠3,鞠孟辰3,王清玄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放牧干扰背景下藓结皮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与风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李元灵1,2,王军朝1,2,陈龙1,2,刘建康1,2,杨东旭1,2,张佳佳1,2(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群发性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钟燕川1,2,郭海燕1,2,徐金霞2,徐沅鑫2,马振峰2(四川省气候中心;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泥石流活动与降水因子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杨蓉,赵多平(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脆弱带近54年降水季节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曹言1,王杰1,柴素盈2,戚娜1(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1970-2014年云南省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龙天渝1,2,刘金辉1,刘祥章1,曹怀亮1,田大浪3(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表覆盖对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流动和硝态氮运移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李肖1,袁金国2,3,孟丹1(首都师范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2005-2014年植被NPP时空演变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杨磊1,2,3,熊黑刚4(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阿勒泰地区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林成行1,朱首军1,2,周涛2,巴明坤2,赵宇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率提取[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马雪琴1,吴淑芳2,郭妮妮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分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农田覆膜对冬小麦土壤水热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钟洋1,2,林爱文1,2(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研究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方法[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简卿,张立强,张蓬涛,赵丽(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基于显隐性分析的青龙满族自治县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空间分异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吴歌1,2,符素华3,2,杨艳芬4,冯永忠5,6(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2006-2014年延安市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蒋翼1,2,周忠发1,2,黄登红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黔中水利枢纽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以平坝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周英霞1,王全九1,2,张继红1,谭帅1,何斌1(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AquaCrop模型的气候变化对陕西省冬小麦产量影响模拟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 张利超1,2,葛佩琳1,李朝霞2,刘窑军1,喻荣岗1(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降雨侵蚀过程中红壤坡耕地地表微地貌演变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8,第6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