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润红1,2,梁士楚1,2,赵红艳1,2,漆光超1,2,李丽香1,2,姜勇1,2,牛振国3(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滨海湿地遥感研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张雅1,2,3,尹小君1,2,3,王伟强1,2,3,汪传建1,2,3,鲁为华4,孙世泽1,2,3,高军1,2,3(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兵团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兵团空间信息工程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的天山北坡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何炳伟1,2,赵伟1,李爱农1,冯文兰2,谭剑波1,3,雷光斌1,南希1,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的新旧城区热环境特征对比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何海清1,2,3,庞燕1,2,陈晓勇1,2(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面向遥感影像场景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递归识别模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赵梦雨1,2,薛亮1,2(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市生境质量变化遥感监测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王帅1,徐涵秋1,唐菲2(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基于IBI和CA模型的城市建成区提取及其应用——以上海市为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陈栋栋,赵军(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我国西北干旱区湖泊变化时空特征[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张王菲1,2,陈尔学1,李增元1,赵磊1,姬永杰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干涉、极化干涉SAR技术森林高度估测算法研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杨双宝1,翟振和2,许可1,王志森1,史灵卫1,王磊1,崔海英1,徐曦煜1(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西安测绘研究所).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数据处理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王佳鹏1,2,3,施润和1,2,3,4,张超1,2,3,刘浦东1,2,3,曾毓燕1,2,3(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环境遥感与数据同化联合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中美新能源与环境联合研究院).基于光谱分析的长江口湿地互花米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反演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陈健,周杰,李雅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基于静止卫星GOCI数据的陆地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魏龙1,2,王维真1,吴月茹1,马春锋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水盐介电模型对比与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李玉琴,苏程,王习之,黄智才,章孝灿(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菲律宾吕宋岛斑岩铜金矿遥感找矿模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杨涛1,2,黄法融1,李倩1,2,白磊1,2,李兰海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北部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冬季降雪的关系[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扎西央宗1,李林1,卓玛2,冯岩3,李学东4,白玛央宗1(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变化监测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周晓宇1,2,陈富龙1,3(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四川大熊猫栖息地PALSAR时序数据森林覆盖动态监测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王刚1,2,董晓龙1,朱迪1(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星载旋转扫描雷达的高分辨率实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蒋松1,2,蓝爱兰1,阎敬业1,孙林3(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AgileDARN雷达数字信号处理的FPGA实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王金虎1,2,3,4,葛俊祥1,5,魏鸣1,2,3,张其林1,2,3,李祥超1,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两种相态降水粒子对微波、毫米波衰减特性的影响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赵洪臣1,2,周兴华1,2,刘永学1,3,纪雪2,杨磊2,孙超1,3,金松1,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GPM卫星微波辐射计SST产品观测覆盖度与不确定性分析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6期
  • 林齐根1,2,邹振华1,祝瑛琦1,2,王瑛1,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基于光谱、空间和形态特征的面向对象滑坡识别[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5期
  • 包刚1,2,包玉龙1,2,阿拉腾图娅2,包玉海1,覃志豪3,王牧兰2,周义4(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982~2011年蒙古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5期
  • 向怡衡1,张明敏2,张兰慧2,贺缠生2,3,王一博2,白晓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地理系).祁连山区不同植被类型上的SMOS遥感土壤水分产品质量评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5期
  • 金梦1,邓顺强1,2,杨成术1,2,余柏蒗1,2,吴健平1,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多尺度城市聚类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5期
  • 孙晓1,吴孟泉1,何福红1,张安定1,赵德恒1,李勃2(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招远市海域动态监管中心).2015年黄海海域浒苔时空分布及台风“灿鸿”影响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5期
  • 谢顺涛,巨天珍,李兵,卢秀娟,赵欣鑫,王菁,王爽(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OMI数据的天水地区对流层HCHO垂直柱浓度变化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5期
  • 卢美圻1,魏鸣1,2(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GPM资料在分析“彩虹”台风降水垂直结构中的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5期
  • 吴仪1,邓孺孺1,2,3,秦雁1,梁业恒1,熊龙海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水环境遥感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新丰江水库叶绿素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的遥感反演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5期
  • 李伟娜1,韦玮2,张怀清1,刘华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基于多角度高光谱数据的高寒沼泽湿地植被生物量估算[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5期
  • 卜帆,石玉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机载LiDAR高差和高分影像的城市树冠提取比较[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