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鑫宇(北京外国语大学).定位理论视角下的外交演讲与国家形象构建[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张玮,谢朝群(福建师范大学).驾校冲突话语中的规约化不礼貌程式与身份建构[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冯满珍1,郑新民2(福建农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以任务促进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刘丽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公示语研究进展与前瞻[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陈小慰(福州大学).基于修辞资源的汉英城市宣传语对比与翻译[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冉永平,宫丽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技发展背景下语用学研究方法与议题的新变化[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詹霞(北京外国语大学).后结构主义视域下的德国国家形象构建[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穆雷,李希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博士学位论文中的“理论框架”问题研究——以翻译学博士论文为例[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董希骁(北京外国语大学).罗马尼亚总统联大演讲与国家形象构建[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常海潮(天津理工大学).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里程碑——《语言学习动机动态研究》介评[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郭燕玲(山西传媒学院).“学习中心法”:ESP的“后方法时代”[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吴霞(清华大学).笑话的结构与内容对笑话解读的影响[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话语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新领域[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肖家燕(湖北文理学院).时序与经验传达:《论语》英译文比较研究[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卢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学生在跨通道词汇启动范式下的英语习惯用语认知加工[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岳颖,夏晓燕(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的语言社会符号模式》评介[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屠国元1,胡东平2,范丽群2(宁波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传承·发展·创新——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新体系构建之思考[J].中国外语,2016,第6期
  • 江进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oh-Metrix工具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黄国文(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生态化取向[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张天伟(北京外国语大学).政治领导人演讲的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近体化理论的案例分析[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赵蕊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功能视角下生态话语分析的多层面模式——以生态报告中银无须鳕身份构建为例[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陶李春1,2,胡庚申3,4(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清华大学).贯中西、适者存:生态翻译学的兴起与国际化——胡庚申教授访谈录[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廖根福,邹晓萍(江西理工大学).CBI理念下的6-T主题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刘君红(三峡大学).第一人称代词标记性话语策略及其文化身份建构差异——基于中美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语料[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仲伟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口译学科的未来发展[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郑咏滟1,高雪松2(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国际学术发表的语言生态研究——以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发表为例[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邵璐(西南财经大学).蓝色铅笔下的编译——论回顾式编译法在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中的运用[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蓝红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后理论时代”翻译学的知识生产[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 周丹丹1,张萌2(南京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频次对二语读写任务中语块使用的影响研究:涌现论视角[J].中国外语,2016,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