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建强,高攀,董长青,杨勇平(华北电力大学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秸秆含氮模型化合物热解氮转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侯宝鑫,张守玉,吴巧美,茆青,姚云隆,涂圣康,金涛,赵孟浩(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生物质热解制备木醋液及其性质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佟瑞利,王永刚,张旭,张海永,戴谨泽,林雄超,许德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P改性NiW/γ-Al2O3的低温焦油芳烃组分加氢性能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杨丽霞1,2,刘丹1,2,刘道胜1,孙成志1,徐煇旼3,桂建舟2,朴容起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韩国化学研究院).TiO2改性的镁基中温吸附剂及其CO2吸附性能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王一双1,陈明强2,刘少敏1,杨忠连2,沈朝萍2,刘珂2(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负载NiO-Fe2O3的凹凸棒石对生物油模型物催化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曾志伟1,邹俊1,杨海平1,王贤华1,吴春飞2,PT William2,陈汉平1(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英国利兹大学能源研究所).碱金属钾对Ni基催化剂纤维素水蒸气气化活性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雷鸣,黄星智,王春波(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O2/CO2气氛下CO2和H2O气化反应对煤及煤焦燃烧特性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束航1,张玉华1,杨林军1,刘亚明2,李方勇2,徐齐胜2,盘思伟2(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SCR烟气脱硝对PM2.5排放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李重玖1,赵然1,彭梦齐1,刘豪2,余刚1,夏东升1(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改性活性炭纤维可见光催化联合脱硫脱硝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杨权1,刘应书1,2,李子宜1,杨雄1,2,王占营1,姜理俊1(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高校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萘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与SBA-15上的吸附特性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刘磊,金晶,林郁郁,侯封校(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钙元素对焦炭表面NO吸附行为的影响: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孔明,刘清才,赵冬,任山,孟飞(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市能源环境研究中心).NaCl与Hg0对V2O5-WO3/TiO2SCR脱硝催化剂的协同作用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肖竹钱1,2,3,4,葛秋伟1,2,3,4,邢闯1,2,3,方晟5,计建炳4,毛建卫1,2,3(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自还原双功能催化剂催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氢解制低碳多元醇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董慧焕1,2,郭星翠2,3,秦张峰3,韩生1,牟新东2(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基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官能化碳纳米管负载Ru催化山梨醇氢解制备低碳二元醇[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苏建勋1,艾东1,赵荣祥1,李秀萍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CuWO4/C复合物的制备和其在模拟油氧化脱硫中的应用[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李寒旭,梅乐,纪明俊,熊金钰,李金知(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褐煤SHELL气化飞灰黏附影响因素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孔童童,王霞,郭庆杰(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清洁化工过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新型多级微/介孔固态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CO2吸附性能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2期
  • 张荣俊,夏国富,李明丰,吴玉,聂红,李大东(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载体类型对Ni基催化剂甲烷干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徐荣声,王永刚,林雄超,杨萨莎,艾沙江,杨远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配煤和助熔剂降低煤灰熔融温度的矿物学特性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崔童敏1,2,李超1,2,周志杰1,2,常清华1,2,高瑞1,2,于广锁1,2,王辅臣1,2(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煤基能源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神府烟煤快速热解特性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李晓红,马江山,薛艳利,李文英(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褐煤与煤直接液化残渣共热解产物半焦性能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张磊1,2,雷俊腾1,田园1,胡鑫1,白金1,刘丹3,杨义4,潘立卫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抚顺分公司).前驱体和沉淀剂浓度对CuO/ZnO/CeO2-ZrO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牛欣,沈来宏,肖军,蒋守席,顾海明(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学院).基于水泥修饰的赤铁矿载氧体污泥化学链燃烧特性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卫俊涛1,2,丁路1,2,周志杰1,2,于广锁1,2(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载碳酸钾煤焦-CO2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的原位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刘贞贞,骆仲泱,马帅,方梦祥(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焦油中酚类物质对焦油组分加氢脱氮脱硫以及芳烃饱和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黄金保1,武书彬2,雷鸣2,程皓2,梁嘉晋2,童红1(贵州民族大学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杨群1,常海洲1,杜帅1,赵月峰1,王璐2,余治昊2(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实验室管理与服务中心).五彩湾煤镜质组与惰质组在热解中的相互作用[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陈红贤,宁文生,陈春华,张甜(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Fe2O3晶型对Fe基催化剂的CO2加氢性能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 郭婉秋1,张亚平1,王文选2,赵明3,王俊杰1,沈凯1,王龙飞1,杨林军1(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万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基于钛锡载体的SCR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表面性质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第11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