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炜1,张志明2(广西师范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全域旅游视域下青海民族地区包容性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张祝平(杭州市社会科学院).论中国民间信仰的现代化转型及其限度[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张继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功能主义:文化遗产在城市复兴中的新价值[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张悦1,马存孝2,张泽洪1(四川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我国网络宗教活动现状与民族地区的网络社会治理 ——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X市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刘锦增(山西大学).战争、灾荒与粮价:清代甘肃粮价的波动机制分析 (1707~1735年)[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张忠杰,龙宇晓,张宝根(贵州师范学院;肇庆学院).苗族濒危体育文化遗产镋钯传承的人类学调查[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王洲塔,姜馥蓉(兰州大学).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的社会融入 ——宗教“在地化”的个案考察[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宋才发,白永祥(内蒙古财经大学).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法治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杨红伟,苗虹瑞(兰州大学).清代循化厅土地契约文书与土地交易[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徐世栋,傅利平,杨虎得(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社会组织参与藏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调查分析 ——以青海藏区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范庆超(长春师范大学).抗战家书的民族国家意识[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张开(陕西师范大学).唐代西北战事下的族群与地区农牧业进程[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谢光典(陕西师范大学).流动的图像意涵 ——蒙人驭虎图与财神牵象图的宗教意蕴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徐姗姗(中央民族大学).“位育”视野中的集体记忆与乡土重建 ——兼评《神堂记忆》[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刘方平(中南大学).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逻辑[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丹珠昂奔(中央民族大学).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民族问题的重要论述[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张淑贤(中国社会科学院).旧中有新:马佳·继格的教育主张与实践[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游牧民族的社会转型与草原生态 ——张昆著《根在草原:东乌珠穆沁旗定居牧民的生计选择与草原情结》序言[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满珂(西北民族大学).理论、视角与西北民俗学研究的发展探赜[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田广,田大卫,王娇,王红,刘瑜(汕头大学).经济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交流与适应性[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潘宝(大理大学).遗产人类学:概念、理论与方法[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张双智(北京师范大学).1921年陆兴祺 《解决藏事说贴》与藏事会议[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陈章(中山大学).清代回回侍卫家族考略 ——以仪真杨家、河间哈家、宁夏马家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郭永虎,暴占杰(吉林大学).民国时期四种专门性藏学期刊作者群体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索端智(青海民族大学).青海黄南隆务寺 “毛兰姆”法会田野调查[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裴儒弟(北京师范大学).川边镇守使陈遐龄治边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论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层面[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任乃宏(邯郸学院).《山海经》中的 “祁连山”与 “河西走廊” ——以“汤谷”“泑山”为中心[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崔明德1,陈铭浩2(兰州大学;烟台大学).雍正帝民族关系思想初探[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
崔海亮(延安大学).华夷观、天下观与民族观 ——中国哲学史书写中的少数民族哲学问题[J].青海民族研究,2018,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