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庆,崔舒怡(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与维度解析[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刘金林,蒙思敏(广西民族大学).红色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及实践[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杨富学(燕山大学;敦煌研究院).由观音散施钱财图看莫高窟第3窟的时代 ——兼论武威出土银锭的铸造地[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张继焦1,吴玥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种学术传统[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旦却加,封颖,任菊兰(青海民族大学).现代性背景下青海藏族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基于同仁市江什加村的调查[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李良品(长江师范学院).明清时期“三位一体”的土司制度治理[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詹全友,张文灿(中南民族大学).长征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三维方式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宋姗姗(山东师范大学).试论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与我国边境牧区的总体安全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曹加亮(齐齐哈尔医学院).中华民族伦理认同框架的规范内核与制度预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宋才发(广西民族大学).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契合的法治基础[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李鹏程(梧州学院).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经验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李正元,马晓庆(兰州大学).边疆文化与中华民族国家建设的学术实践 ——李安宅宗教论述再探[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程早霞,冯小桐(浙江大学).《中国建设》(1952—1966年)西藏报道的国际传播策略及现代启示[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咸成海(遵义师范学院).“大一统”国家治理视阈下的元朝土司制度[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尹宁1,丁腾宇2(吉首大学;内蒙古大学).论明廷授予土司的流官职衔类型[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文冬妮,付航,阎海梅(南宁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利益网络治理研究 ——以桂滇黔地区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王伟(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与理论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李联廉1,王明东2(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民族大学).重构想象:智能手机使用与社会文化重构 ——云南M村的传媒人类学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高晓波1,张文2(上海电力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近代四川教案经济赔偿考述[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李小雪(东北大学).清初八旗王公所属盛京包衣群体的构成与管理[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李俊良(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移民服务与管理政策比较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杨红伟,董玫(兰州大学).《教民歌》与左宗棠湘军集团的陕甘善后政策[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邓澧雨,成臻铭(吉首大学).“辽宁本”真伪的史料学考辨[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韩芳(山东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唐蕃古道上的国色天香——清代青海地区牡丹欣赏的三个面相及文化意义[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王娜1,肖杰华2,鲁子萧3(青海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促进青海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的成就、经验与展望[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赵丽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两山理论”背景下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时代价值与策略选择[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阳清(云南师范大学).纪念性传记与崇敬型认同 ——关于慧立撰著玄奘行传的才学书写[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马维胜1,马振斌2(青海民族大学;青海省商务厅).新时期循化县域经济布局优化的经济地理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严天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社群主义国家认同观视域下的西藏意识形态安全考察[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鱼耀(中央民族大学).跨越“对称”边界:礼物与礼数的交换 ——以临夏八坊社会的礼品流动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