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郁琴芳1,陈嘉媛2,宋萑2,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教师家校合作素养指标建设的德尔菲法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刘铖,陈鹏(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寻求“位育”的“辩证法”——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身份—能动性”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钟程1,戴孟2,吕珂漪3(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校本教研转型中的教师情感及其治理:内涵、现状与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赵萍,邹奕淳(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国际视野中循证教师培养实践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逄世龙1,张婉莹1,李云龙2,赵春雪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县管校聘”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及扩散机制研究——基于中国286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唐佳益,王雁(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师融合教育效能感研究的系统性评价——近十年文献的元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贺文洁1,黄嘉莉2(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实践学习场景中师范生从教情感变化模式的类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于杨,张鑫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加拿大高校教学型教师晋升与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刘乔卉,吴宇航,周琬琦,裴淼(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论具身师德学习路径的理论基础[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杨霞,范蔚(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论教师伦理发展的三重逻辑[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郭瑞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从“伙伴关系”到“第三空间”:职前教师教育的范式转换与实践进路[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张进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校职前教师跨界邀请学习[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刘丽莎,郝伟恒,黄嘉辉,王晓(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引入神经科学:缘起、动向及展望[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吴月,王兆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地方高校教师“留与流”的困境与抉择——来自双因素理论的质性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苏君阳,时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校本教研教师弱参与:内涵、表现及其消极影响[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赵茜,范彦,辛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从PISA结果看我国教师教育的经验及趋势——职前教育对教师工作影响的差异性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董辉,刘许,张海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教师的工作负担、角色异化与减负治理[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邵光华,苗榕峰(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面向教师的“教-学-评”一致性内涵解析及实践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王艳玲1,闻正梅2,张慧2(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乡村教师离职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5342位乡村教师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王光明,甄祎明,刘静(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实践样态——基于对4661名教师的循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罗丽君,王皇星(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从“道德人”到“道德教育者”:教师道德性的意蕴演进与实现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代蕊华,阙粤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共情疲劳:表现、生成机理及干预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雷浩,王希婧(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变迁规律研究——一项横断历史元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郭晓琳(郑州大学公共管理科研流动站/教育学院).乡村学校学科结构性师资缺失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杨莉君1,汪鑫鑫1,2(湖南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托育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其生成路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尚伟伟(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支持对师范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机制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李福华,李佩云,仰丙灿(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惩戒:问题分析与改进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冯舸,吴勇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应用语言研究所).试论外派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马建军,周慧聪(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育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实验室).何为好导师:一项基于研究生视角的扎根理论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 金志杰,王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促进教师对“双减”政策内化的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