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毛轲1,孟子秋2,张永彪2,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信部大数据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神经嵴发育调控及颅面部遗传基础研究进展[J].遗传,2022,第12期
  • 余志鑫,李鹏宇,李凯,缪时英,王琳芳,宋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原干细胞微环境研究进展[J].遗传,2022,第12期
  • 赵浩强1,王小斐2,高少培1(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植物油体蛋白基因家族研究进展[J].遗传,2022,第12期
  • 杨慧杰,李德,白卉泠,张铭,黄俊,袁小青(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一例ALMS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Alstrom综合征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J].遗传,2022,第12期
  • 张杨景晖,常沛瑶,杨紫淑,薛宇航,李雪奇,张旸(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表观遗传修饰影响花青苷合成研究进展[J].遗传,2022,第12期
  • 万星琦1,魏婉珍1,郭胜良1,崔一笑2,景雪莹1,黄露杰1,马捷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电镜室;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系).BMP2基因远程调控元件的功能分析[J].遗传,2022,第12期
  • 吴丹丹,李荣,李晓南,刘倩琦,窦莉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一例ZMPSTE2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颅骨下颌骨皮肤发育不全B型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J].遗传,2022,第12期
  • 宋青青1,2,张素素1,张振1,孙嘉1,杨锐1,李佶桐1,陈宏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一例CYP11B基因突变导致11β-羟化酶缺乏症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J].遗传,2022,第12期
  • 王思琪,陈阳,罗宽宏,史宁杰,肖康丽,崔振海,曾天舒,黎慧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一例SOX10基因缺失所致的Waardenburg综合征2型合并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J].遗传,2022,第12期
  • 贾觉睿智,肖诚,刘艺文,李冉,张化冰,于淼(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卫健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二例GCK基因突变致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J].遗传,2022,第11期
  • 蒋琬姿,徐昳文,王依文,朱肖诚,龚颖芸,周红文,付真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一例PYGM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糖原累积症Ⅴ型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J].遗传,2022,第11期
  • 朱前彬1,2,甘志承2,李晓翠1,张英杰1,赵合明2,黄先忠2(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作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小鼠耳芥MAPKKK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进化与表达[J].遗传,2022,第11期
  • 孔永强1,刘金凯1,顾佳琪2,徐景怡1,郑雨诺2,魏以梁2,伍少远1,2(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天津市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系统发育与比较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南-北方汉族人、韩国人和日本人遗传划分机器学习模型优化方案[J].遗传,2022,第11期
  • 沈敏1,顾愹1,应长江2,张梅1,杨涛1,陈阳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一例胰腺纤维钙化性糖尿病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J].遗传,2022,第11期
  • 刘尧,周先辉,黄舒泓,王小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农业农村部动物生物育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引导编辑:突破碱基编辑类型的新技术[J].遗传,2022,第11期
  • 李玲红1,苟彤1,任爱霞1,丁鹏程1,林文1,武祥云2,孙敏1,高志强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稼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藜麦基因组学与重要农艺性状位点研究进展[J].遗传,2022,第11期
  • 孙致连,何俊莹,程筱玲,谭晓霞,吴伟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一例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合并WFS1基因突变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J].遗传,2022,第11期
  • 张丽雯1,阮梅花1,刘加兰2,贺彩红1,3,于建荣1,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糖尿病领域研发态势分析[J].遗传,2022,第10期
  • 吕承安1,2,王若然1,2,孟卓贤1,2(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省疾病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2型糖尿病进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分子机制[J].遗传,2022,第10期
  • 龚颖芸,付真真,周红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小鼠葡萄糖钳夹技术方法的建立与操作[J].遗传,2022,第10期
  • 沈艳婷1,2,凌雁1,2,陆志强1,2,李晓牧1,2,卞华1,2,颜红梅1,2,夏明锋1,2,常新霞1,2,蒋晶晶1,2,张晶1,2,高鑫1,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复旦大学慢性代谢性疾病研究所).一例BBS1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Bardet-Biedl综合征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J].遗传,2022,第10期
  • 梁佳琦,刘畅,张雯翔,陈思禹(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肝脏分泌因子与代谢性疾病[J].遗传,2022,第10期
  • 赵清雯1,潘东宁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表观遗传修饰对脂肪组织产热的调控进展[J].遗传,2022,第10期
  • 汤志全,石丽,熊晶(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溶质载体SLC家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J].遗传,2022,第10期
  • 王心缘,孙睿,高原青(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省心脑血管药物重点实验室).Prader-Willi综合征下丘脑功能障碍的遗传机制研究进展[J].遗传,2022,第10期
  • 肖诚1,刘洁颖1,2,杨春如1,于淼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LMNA基因突变相关脂肪萎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遗传,2022,第10期
  • 叶静雅1,黄爱洁1,付真真1,龚颖芸1,杨洪远2,周红文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分子科学学院).BSCL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萎缩的分子机制研究[J].遗传,2022,第10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