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鑫1,李良军1,杜静1,岳勇2(重庆大学机械及运载工程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创新设计——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宋丹1,胡瑛1,方正军2,王宁1(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基于学情数据的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宗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丁烈云(中国工程院).面向数字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赵来平,黎杰,单小洋,王旭(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新工科背景下产学合作的云计算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王世斌,林宇(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项目式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政策效力评价研究——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李胜,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职业本科教育技术学科:学术意蕴、内涵要素与建设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吴凡1,李曼丽2(上海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跨学科本科课程整合方法与机制——以美国三所研究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程文冬1,2,闫莉1,3,李星1,王燕1(西安工业大学本科生院;西安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西安工业大学教务处).新工科视域下基于“智造创新工场”的劳动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王旃(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内涵式发展的驱动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高岳1,杨小康2,3(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前沿导向的人工智能课程内容重构——以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张婷婷,李冲(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构建基于工业价值链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以“数智化人才”培养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丁国富,马术文,张剑,田怀文(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可量化的知识与能力融合的教学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许河秀1,王彦朝1,杨亚飞1,彭清2(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空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基于“EIE-CDIO”模式的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李季(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工科类专业基础课“工程形成”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叶伟巍1,方世熠2(浙江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面向守正创新的批判思维培养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王一涛1,侯琮1,毛立伟2(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新型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秦野,吕薇,余新丽(上海交通大学高校学科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心).高校战略规划指标的类型特征及“五唯”诱因——基于60所高校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夏瑜1,周蓓2,周立凡3(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数字媒体系;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项目中心课程模式研究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阿布都加怕尔·如苏力,郭亮(喀什大学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科融合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王义1,王清强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双循环”背景下西部职业教育全面振兴:机遇、挑战及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彭贤杰1,桑铭晨2,樊秀娣2(同济大学人才中心;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俄罗斯新型研究型大学“三维支柱”构建机理与实施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张惠1,朱春雨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研究平台的促进机制——以京都大学iCeMS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林建华1,梅亮2,李咏梅3(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工学院).共生实践:重庆大学Co-op教育模式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孙竹1,刘贵杰2,1,郑中强1,葛安亮1(中国海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面向新工科的多维耦合工程实训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韦钰1,方志军1,2,王秀秀3,邵晨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发展视域下大电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宋亚峰1,孙晶2,郄海霞1(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信息研究科).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世界图景与中国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任令涛(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长江经济带地区新工科教育研究基地).美国工程教育发展历程探析——兼论工程教育二元分裂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马一鸣1,Yannou Bernard2,3,Cluzel Francois2,3,Vallet Flore2,3(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巴黎萨克雷大学;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工业工程教育中的严肃游戏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张绍文(华东师范大学发展规划部).学科精度视域下“双一流”建设的逻辑与出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