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梦颖(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民族交融看南侗地区侗族营造叙事的类型与意义[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宋贞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从“春香歌”到《春香传》:口承、书写及文本间性[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杨刘秀子(暨南大学文学院).近代旗籍报人文实权的京味小说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俞明雅(北京大学中文系).从《显应桥宝卷》看时事故事宝卷的生成机制与叙事特征[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于昊燕(大理大学文学院).吉狄马加诗歌中的“群山”地理书写与文化认同[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李翠芳(济南大学文学院).《文艺报》“少数民族文艺专刊”与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建构[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赵宪章(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中国文学图像史若干问题[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殷晓燕(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清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辑存与主题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刘书惠1,杨栋2(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清华简《赤鹄》篇的性质及文化背景[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羊本才让(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古藏文“夏当”文献中的“叶安之战”:神话与仪式[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陆慧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古典语文学何以推进口头诗学研究——以贺大卫对壮族仪式经文的疏解为中心[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马佳娜(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论万玛才旦小说的世界观念和艺术特征[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董希平(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论辽宋文学的互动特征[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余敏(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论金元赋体的转变[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朱家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幻想故事中赠与者的类型和功能[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杨亭,刘淼(西南大学文学院).20世纪80年代《西藏文学》与魔幻叙事的兴起和消退[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6期
-
丰卫平(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德语学院).人与物的关系——解读格林童话[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刘爱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多民族互构:毛衣女故事的演进与流布[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李朝霞(厦门大学文科期刊中心).过番歌:移民史、苦难记忆和文化传播[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王猛(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元代“诗史”说考论[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史哲文(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清人选诗总集地域观念生成与“十五国风”重塑[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谢刚1,张逸云2(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论“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社会主义国家认同[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傅钱余(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向“世界”转向的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观念与路径[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刘亚利(赤峰学院文学院).论内蒙古生态小说书写的三个维度[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意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诗学当代意义的再认识[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朱佳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以“僧伽降水母”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廖明君1,刘远峰2(广西民族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位内聚焦—客位外聚焦”:叙事学双重视域中的傩戏[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李卉(山东大学文学院).明清易代之际的花卉赋书写策略[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陈晶晶(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雅俗”与“新旧”之间:论翁偶虹编剧艺术之转折[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王玉(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跨语际传播与多民族文学的融合互鉴——以当代新疆文学期刊研究为中心[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