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宝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定位与改进[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任平1,贺阳2,赵腾飞1(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工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业4.0时代德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张广斌1,陈朋2,王欢3(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政策演变、研究轨迹与走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洪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走向协同:家校社关系演进的历史趋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洪明1,袁笛2(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美国蒙台梭利协会的学校标准和认证制度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陈玲,佘静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研模型构建及应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王淑娟,刘博文(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跨学科主题课程实践共同体的组织机制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顿继安1,孙宝英2(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学科教学如何通过发展学生学习自发性落实“双减”目标 ——基于一个数学解题指导案例的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阴崔雪1,刘秀霞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我国传统母教文化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郝志军1,刘霞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哲学认识方式的历史考察与时代省思[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刘训华(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语文生活叙事:内涵、写作技术与应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岳辉(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校课程共识:意蕴与价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刘胡权(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面向2035的教师学习变革与创新 ——第二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讨会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6期
-
汤丰林(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学习研究:现状与对策 ——基于北京市1066位教师的调查数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国红延1,张金秀2,徐国辉1,孟彦1(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许甜(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中外课程领导研究取向的比较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王飞(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劳动教育区域推进的实践方略与保障体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胡正伟(国家开放大学文学院).高中散文“教—学—考”困局及破解[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朱雨萌1,李艳1,翟雪松1,陈文智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基于文本大数据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政策(2000—2020年)分析及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魏戈,李曼,夏鹏翔(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课例研究在日本:社会文化视角的省思[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李育球(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劳动教育家庭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张家军,韦敏(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异化与回归[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李宝荣1,张桂霞2(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培养中学生英语听记信息能力的实践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董艳1,孟南希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师如何应对多样性学习者的教学挑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潘新民(河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学神经学:历史进路、理论意蕴与实践价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