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新伟,黄缙,贺涛,毛一岚,李雨廷,徐驰,莫凡,曹海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总体设计[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张晓娟1,李东杰2,刘思含3,王昊1,李小涵1,李春林4,宗继彪1,王宇翔1(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应用进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张鑫,孟俊清,刘经启,吴姚芳,施君杰,赖宁安,夏浩伟,宋铁强,刘丹,杨成,王明建,侯霞,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波束激光雷达激光器设计[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岳春宇,周楠,杨舒琪,何红艳(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无控定位方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崔程光,安宁,于宗伟,张生杰,王伟刚,徐彭梅(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偏振响应抑制与测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罗先轶1,2,张永光1,2,3(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虫害监测及驱动力分析[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孙立1,杨居奎1,王玉诏1,彭欢1,张晨阳1,杨超1,汤天瑾1,宋志清1,穆生博1,倪建军1,孟俊清2,张传强3(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主被动一体化多波束激光雷达设计与实现[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阮琳1,曹维佳1,2,杨国兴1,张丽丽1,2,3,牟晓莉1(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空间信息(廊坊)研究院).基于OCO-2卫星遥感数据的三峡库区XCO2时空特征演变分析[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郭永祥,柯君玉,王牧卿,王伟刚,伏瑞敏,李永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杂散光测试与校正技术[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段鹏飞1,胡斌1,汪勇1,夏晨晖1,王立科1,王伟刚1,毛一岚2(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高稳定性设计与验证[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王伟刚1,胡斌1,杜国军1,段鹏飞1,井亚舟1,李碧岑1,柯君玉1,郭永祥1,夏晨晖1,安宁1,崔程光1,李云飞1,崔博伦1,伏瑞敏1,毛一岚2,LIU Yuxiang1(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设计与验证[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汤天瑾,杨居奎,伏瑞敏,孙立,孙欣,王玉诏,宋志清(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波束激光雷达光学系统设计[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张丹丹,肖晨超,魏丹丹,梁树能,魏英娟(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基于时空谱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框架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王小勇.“面向‘碳达峰’的空间碳监测遥感技术”专刊序言[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庞勇1,2,李增元1,2,余涛1,2,刘清旺1,2,赵磊1,2,陈尔学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森林碳储量遥感卫星现状及趋势[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6期
-
邵小美1,张春亢1,韦永昱1,张显云1,周成宇2,张忠豪1(贵州大学矿业学院;31626部队).改进YOLOv3算法的遥感图像道路交叉口自动识别[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郑美俊,田益民,杨帅(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基于改进FCOS网络的遥感目标检测[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贾山1,2,3,赵建华1,2,3,陈金宝1,2,3,王永滨1,3,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深空星表探测机构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实验室;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可复用运载火箭着陆装置展开与着陆分析[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徐彦1,杨毅龙1,陈刚2,李广兴2,陈华健2(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基于折纸技术的组合型缓冲气囊设计及仿真[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黄云尧1,2,武士轻3,2,张扬1,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实验室).几何形状对十字伞充气和滑翔性能的影响[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卢伟涛1,孙昊1,滕海山2,孙青林1(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多翼伞系统智能协同控制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宋海英1,安汶源1,李瑶1,刘勋2,李维2,刘世炳1(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面向在轨遥感应用的飞秒激光成丝调制延长方法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王语晨1,康建兵1,林喆1,彭建军2,许志炜3(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空间跟瞄转台指向控制方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王钦炜1,2,李璋1,2,江云天1,2,卞一杰1,2,赵宏1,2,叶熠彬1,2(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湖南省图像测量与视觉导航重点实验室).面向广域场景的可见光-SAR遥感图像匹配方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李颐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神舟号”载人飞船总体方案设计技术的发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侯作勋1,鲁泓言2,武伟超3,周家乐2,屈晓磊2(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基于深度监督的TransUNet可见光卫星图像分割[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陈祥贵1,2,赵振明1,2,孟庆亮1,2,张煚1,2,于志1,2(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先进光学遥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静轨空间遥感器反射式光栏数值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
李颐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