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晖(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国家语言能力理论建构与建设实践应服务中国式现代化[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张强1,2,王仁法1,3,杨亦鸣1,4(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语言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从语言能力到国家语言能力* ——兼论当前我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余颂辉1,严修鸿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闽西多方言接触地带“有”字声韵调的地理层次差异[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谭丹丹1,李亚非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语言学系).从数学角度看三个语言现象的底层原理[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高一曈,周光磊(国防科技大学).方言中“圪”字头复音量词的生成机制研究[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朱佳蕾(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上海话中“动结式-脱”的句法结构[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苏金智(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家语言能力现状调查和比较研究中的理论问题[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沈敏,唐贤清(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湘桂边苗族汉话持续标记的来源及其类型学价值* ——兼论结果体、完结体的语法化双路径[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张先亮,李妙文(浙江师范大学语言生态研究院).语言生态视域下的语言能力与语言认同[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赵世举(武汉大学文学院).数智化社会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新课题[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我们如何言说世界?[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何大安1,杨秀芳2(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英雄事业励诸生 ——忆邦新师[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缅怀我的三位老师[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张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学学术平台的建设者侯精一先生[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詹伯慧(暨南大学文学院).深切怀念好友福义兄[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郭熙1,祝晓宏2(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海外华语传承规划应进入国家语言能力建设视野[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耿立波,刘一秀(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大语言模型离人类语言有多远:新一轮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的风口”学术研讨会综述[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余德江1,陈保亚2(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动态匹配规则造成的变异* ——解析漠沙傣语塞擦组声母的复杂匹配现象[J].语言科学,2023,第6期
-
李豪1,高中正2(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文学院).论联绵词的基本声式* ——以“差池”词族的考释为中心[J].语言科学,2023,第5期
-
徐杰1,杨西彬2,倪广妍3(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学院).语序灵活性的限度和语音层漂移的性质与条件[J].语言科学,2023,第5期
-
胡乘玲(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东安土话“去了”的主观大量功能及词汇化的语序动因[J].语言科学,2023,第5期
-
张海媚(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饺子”名称的共时分布和历时演变[J].语言科学,2023,第5期
-
姜毅宁(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认识类动词反叙实用法的形成与发展* ——以“以为”和“认为”为例[J].语言科学,2023,第5期
-
雷冬平1,李飞燕2(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 ——从重庆话“二回”谈起[J].语言科学,2023,第5期
-
叶祖贵(西北大学文学院).河南中原官话清、次浊入声字的阴平、阳平两读[J].语言科学,2023,第5期
-
郭沈青,肖亚琳(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方言接触与区域类型的形成* ——以陕南[
]类韵方言为例[J].语言科学,2023,第5期
-
庄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南中原官话秦陇片方言声调的接触特征[J].语言科学,2023,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