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昌昊,李星雨(中共徐州市委改革办;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功能、现状和路径研究[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6期
-
姬君彩,刘晨(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合肥财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农民生态文明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向[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6期
-
郑银平,靳晓林,刘淑兰(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文化使命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困境和路径 ——以福建省为例[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6期
-
卜风贤,周煊,柯艳娜(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以粮食安全为根基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6期
-
高鹏,白福臣,郑沃林(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学院).生态振兴指标体系建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6期
-
刘佳佳,杨绘荣(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空间逻辑与实践路径[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6期
-
胡晓明,吴彩姣(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五微”行动 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山样板[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6期
-
郝峻锋(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农户生计资本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研究[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6期
-
谭富鸿,韩广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农业强国背景下粮食生产小农户家庭经营的存续优势与优化路径[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6期
-
周灵(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社会比较视角下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激励失灵的生成解释 ——基于S省M市六个区县的案例研究[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6期
-
王洪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法律责任视角下土地抛荒的规制路向[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5期
-
蒋冉1,张超民2(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图书馆).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委会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趋势及其成因 ——基于2021年安徽省30个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考察[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5期
-
谢秋山,侯阳(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民家庭县域市民化的实践样态与促进策略 ——基于“意愿—能力”分析框架[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5期
-
俞鹏(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精准治理生态的历史变迁和实践走向[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5期
-
王伯承1,2,刘丹1(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海洋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一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科).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历史溯源、国际启示及新时代图景[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5期
-
姜长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千万工程”的创新意义和时代价值[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5期
-
陈栋良,郝少云(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异化与重塑:农村人情的变化、逻辑与调适 ——基于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5期
-
杨文(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研究 ——基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案例的分析[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5期
-
张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自安徽和四川6个村庄的调研报告[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5期
-
白浩天(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治同构”何以可能? ——一项基于豫北B村的乡土调查[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5期
-
付梦宇1,陈丽琴2(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赋能理论视域下农村女性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机制研究 ——以颍上县村嫂理事会为例[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4期
-
朱荣康1,高玉倩2(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变革、挑战与优化[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4期
-
钱家慧,王凤志(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和对策探析[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4期
-
张伟,叶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中的改革和生产理论及其启示 ——兼析农村改革中的三种偏误[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4期
-
李丹,秦海波(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部地区数字乡村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4期
-
窦欢(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治理积分制: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的实现机制[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4期
-
朱永东1,孟美辰2,孟守东1(安徽省乡村振兴局;曼彻斯特大学环境、教育与发展学院).“五和五美”徽风皖韵和美乡村建设路径研究[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4期
-
洪志生1,左孝凡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理论与实践[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4期
-
黄鹏(宿州市农机技术推广(培训)站).“三新”赋能农业全程机械化 ——宿州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4期
-
陈琳1,缪关永2(中共开化县委党校;中共衢州市委党校).适应性治理:返乡服务型精英乡村权威构建逻辑 ——基于K县X、Q、S村的调查[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