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蕾(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彭晓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立论依据、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曹荣军(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基于专业群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陈亚军1,魏焕成2,牛西武1(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陈慧(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加鹏飞1,燕艳2,徐菁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地方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雍莉莉(常州大学商学院).质量观下的应用本科院校就业服务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韩玉(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英、德、日三国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杨晓玲(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应用型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刘晓军(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张海娟(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王长伟1,王艳伟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章曙雯1,周淑芬2(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不同类型高职院校间学分互认机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董海燕1,何正东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教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业人才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程旭,王振光(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成长途径及实现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孙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对礼仪文化有效融入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刘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进行文化建设的理性审视与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赵惠娟1,胥佳慧2,蔡禹龙2(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河北金融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左祯,孙翠香(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孙耘,刘亢,王颖凌(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地方高职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田佳琦1,丁哲学2(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主导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张孟(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对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李胜利(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本刊编辑部.本刊稿约[J].教育与职业,2017,第24期
-
马玲,李静(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于SPOC的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第23期
-
袁新新(商丘工学院).应用型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运行机制现状及完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第23期
-
徐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在线学习现状及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第23期
-
曹晔(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十大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7,第23期
-
克琴(百色学院).创新型大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7,第2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