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潘旸,谷军霞,师春香,王正.中国北方冬季降水的多源资料产品评估和融合优化[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张庆池1,2,刘端阳2,3,武艳1,吕翔1,朱丽4,刘子贺1,2(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徐州;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南京;江苏省泰州市气象局泰州).淮北地区不同类型暴雨雨滴谱特征及其Z-R关系研究[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肖之盛1,2,缪育聪2,朱少斌3,于扬4,杜晓惠4,车慧正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华北地区秋冬季气溶胶污染与不同类型降水的关系[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袁潮1,2,李得勤1,杨磊1,3,张乐坚4,杨文艳1,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辽宁省盘锦市气象局盘锦;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沈阳;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冷涡背景下一次微型超级单体龙卷的雷达特征和物理过程探究[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郁淑华1,2,高文良1,2,3,彭骏1,2(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四川省雅安市气象局雅安).准平直长路径与多折向路径东移高原涡的环境场特征[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于玲玲1,麦健华2,程正泉1,郭春迓1(广东省气象台广州;中山市气象局中山).热带气旋大风风圈半径非对称性特征及成因简析[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杜明斌1,梁宏2,吴春强3,曹云昌2,郭巍1,唐玉琪1,岳彩军4(上海市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GNSS/PWV与风云四号A星GIIRS水汽廓线融合应用研究[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林雨荷1,2,谭涌波1,余骏皓1,樊佳乐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地闪三维随机模型的改进及多上行先导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石春娥1,2,张浩1,2,杨关盈1,2,王苏瑶3(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中国气象局淮河流域典型农田生态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寿县;淮北市气象局淮北).安徽省区域性强浓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庞轶舒1,马振峰1,郑然1,肖颖2,马晓慧3(四川省气候中心/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青岛).S2S模式对四川汛期候尺度降水预测技巧评估和误差订正[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Rao Jian,Xie Jin,Cao Yong,Zhu Suxing,Lu Qian.Record Flood-Producing Rainstorms of July 2021 and August 1975 in Henan of China:Comparative Synoptic Analysis Using ERA5[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Xue Tong,Ding Yihui,Lu Chunhui.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and Associ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anges[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Li Deqian,Hu Shujuan,Guo Jinyuan,Wang Kai,Gao Chenbin,Wang Siyi,He Wenping.A New Hybrid Machine Learning Model for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by Performing Classification Prediction and Regression Prediction Simultaneously[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Yang Dahu,Wang Yongwei,Yue Caijun.Effect of Using Land Use Data with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on Urban Weather Simulations:A High Temperature Event in Shanghai[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Dang Bing,Liu Yonghong,Lyu Hongliang,Zhou Xia,Du Wupeng,Xuan Chunyi,Xing Pei,Yang Ruozi,Xiong Feilin.Assessment of Urban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Configuration of Ventilation Corridor:A Refined Study in Xi'an[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Wang Minyan,Yao Shuang,Jiang Lipeng,Zhang Tao,Shi Chunxiang,Zhu Ting.Pre-Processing, Quality Assurance, and Use of Global Atmospheric Motion Vector Observations in CRA[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Gong Hainan,Zhang Wanchun,Sun Ling,Dong Zizhen,Zhang Peng,Wang Lin,Chen Wen,Wu Renguang.Evaluation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in Fengyun-3B Polar-Orbiting Satellite Reprocessed OLR Data[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Liu Yonghong,Xu Yongming,Zhang Yeping,Han Xiuzhen,Weng Fuzhong,Xuan Chunyi,Shu Wenjun.Impacts of the Urban Spatial Landscape in Beijing on Surface and Canopy Urban Heat Islands[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Alaoui Badreddine,Bari Driss,Ghabbar Yamna.Surface Weather Parameters Forecasting Using Analog Ensemble Method over the Main Airports of Morocco[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姚展予1,2,屠琦2,安琳1,汪会1,李集明1,贾烁1,赵洁云1,姚振东2(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冰雹形成过程及人工防雹研究综述[J].气象学报,2022,第6期
  • 杨绚1,代刊1,朱跃建2(国家气象中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环境模式中心).深度学习技术在智能网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进展与挑战[J].气象学报,2022,第5期
  • 潘佳文1,2,彭婕1,2,魏鸣3,郑秀云1,2,吴伟杰1,2,高珊2,4,吴举秀5,蔡菁2,1(厦门市海峡气象开放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气象局;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气象台;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龙岩市气象局).副热带高压背景下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观测分析[J].气象学报,2022,第5期
  • 刘松楠1,汪君1,2,王会军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高分辨率卫星对“21·7”河南特大暴雨监测能力分析[J].气象学报,2022,第5期
  • 彭艳玉,刘煜,郜倩倩(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厄尔尼诺次年夏季中国地区云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J].气象学报,2022,第5期
  • 钤伟妙1,2,3,罗亚丽2,曹越1,张晓4,车少静3,5(石家庄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石家庄学院;河北省气候中心).基于多种探测资料对华北中部一次回流暴雪过程的分析[J].气象学报,2022,第5期
  • 宋成玉1,汪靖2,柳艳菊3,李巧萍4,丁一汇3,沈新勇1,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对南海夏季风撤退年代际变率的影响及可能机理[J].气象学报,2022,第5期
  • 杜佳玉1,陶丽1,2,许承宇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全球变暖、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对其的相对贡献[J].气象学报,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