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维,宋迎波(国家气象中心).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作物产量集成预报 ——以江苏一季稻为例[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邵国云,孙旭光(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南京大学).西北太平洋多台风事件气候特征及其可能形成机制[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叶梦茜,余锦华,谢洁宏,叶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部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特征 ——两种方法监测对比[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林昊雄,房佳蓓,胡海波,杨修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纬度瞬变涡旋活动对东亚夏季平均环流和降水的影响[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岑炬辉1,唐世浩2,胡利军1,3,涂小萍1,姚日升1,3(宁波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浙江省气象网络信息中心).毫米波雷达在小尺度云雾系统监测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梅莹1,2,3,万仕全4,谢孝强3,顾斌1,2,何文平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空间天气研究所;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扬州市气象局).气候系统翻转点的早期预警方法研究[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羊腾跃1,刘红年1,王学远1,胡非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城市下垫面影响空气污染的机制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张威,谈哲敏(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数值模式垂直分辨率对台风大涡模拟的影响[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陆云,郭子悦,汤剑平(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对流允许尺度区域气候模拟的研究进展[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田心如1,张雪蓉2,3,侯俊1(江苏省气象台;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基于改进逆推算法的台风气象服务综合效益评估研究[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刘昕1,2,陈静2,3,朱跃建4,陈法敬2,3,马雅楠5,王静6(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国家气象中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环境模拟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气象台).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分析场质量的初步诊断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张欣馨1,徐海明1,2,马静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极端热应激事件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史文茹1,陈海山1,梁信忠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Earth System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Center,University of Maryland).CWRF对中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季节和年际变化及环境场影响的模拟[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谢涛1,田昊2,刘彬贤3,赵立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降水云团移动速度对风云四号A星降水反演误差的影响[J].气象科学,2021,第6期
  • 王昱,杨修群,孙旭光,房佳蓓,陶凌峰,张志琦(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一种基于全球动力模式和SMART原理结合的统计降尺度区域季节气候预测方法[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张旭晖1,俞子闲2,时冬头3,任义方1,王敦纠4,吴洪颜5(江苏省气候中心;如东县气象局;高淳区气象局;阜宁县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台).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苏河蟹养殖高温热害风险评估[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张雪蓉1,2,3,李晓容4,5,廖一帆6,王宏斌1,2,3,濮梅娟7(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南充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台).水汽对梅雨期切变线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张露萱,任雪娟(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阿留申低压次季节尺度异常对北太平洋冬季降水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毛程燕1,郑倩1,龚理卿1,荆思佳1,李浩文2(衢州市气象局;广州市气象台).不同环流形势下浙江中西部地区强对流的诊断预报方法[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安礼政1,刘安宁2,宋昊冬1,夏网萍1,王蓓元1(淮安市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台).淮北地区一次弱天气尺度强迫背景下MCS过程分析与模拟[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徐迎港1,2,陈新甫3,杨波1,韦一4(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解放军95877部队;解放军93117部队;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地区夏季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研究[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王安英,房佳蓓,杨修群(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北半球夏季热带季节内振荡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规律和预测方法[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赵昭1,2,周博闻1,2(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日间对流边界层中的非局地动量混合[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张玉欣,田建兵,张鹏亮,薛丽梅,康晓燕(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2018年青海人工增雨天气环流形势及作业条件统计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陈爱军1,吴雪菲1,2,楚志刚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福建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精细化评估GPM/IMERG产品对台风“妮坦”降水的观测精度[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张可1,2,方娟1,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太平洋台风群发事件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 孙思远,管兆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华北地区“16·7”极端强降水事件之环流及扰动能量变化特征[J].气象科学,2021,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