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陆伟1,周博1,安丽2,王新艳1(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居住区老年人日常出行行为基本特征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徐宗武1,杨昌鸣2,王锦辉3(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有机更新”与“动态保护”——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理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林文洁1,唐胜男2,张茜1(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市三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的行为特点与空间需求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董丽,范悦,苏媛,冯碧岳(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既有住区活力评价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袁铭,庄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使用绩效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核心城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冷红,孙禹,白金(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建筑能耗预测模型的国际研究与应用进展[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吴志宏(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设计”:民居形态演化自生机制及可控性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金虹,邵腾(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严寒地区乡村民居节能优化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徐磊青,马晨,周峰,唐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轨交站域的人流、商业与城市设计——以上海“静安寺站”和“中山公园站”为例[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李玲玲1,张翠娜1,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学院工学院).日常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设计要素研究——基于SEM的实证分析[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毕小芳1,2,程建军1,许大军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焦作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粤北插栱型制及渊源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魏琰琰1,2,张玉坤1,尹雷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济南正大元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明辽东镇军事聚落空间分布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曾艳,肖大威,陶金(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粤东梅州地区围屋类型文化地理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陈剑飞,杜煜(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交通组织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王桢栋1,2,李晓旭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建筑综合体的非盈利性功能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贺鼎1,张杰1,夏虞南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景德镇城市空间变迁及其机制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唐莲,丁沃沃(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建筑与城市法规[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陈蔚,萧依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西藏林芝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研究—以工布地区碉房为例[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李斌1,石雨蕉2,刘智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上海轨道交通枢纽站中特殊人群的路径探索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王晨1,高敏2,徐震3,李早3(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基于语义本体的芜湖近代外廊式建筑立面形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丁艳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浙闽文化交叠区传统营造尺考察与探源[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孙澄,甄蒙(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天然采光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艾斯卡尔·模拉克1,乌布里·买买提艾力2(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文物局).丝绸之路新疆段佛塔特征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林耕,唐浩,李成一(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震后临时安置房室内热环境改善方法——以雅安地震灾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吴正旺,王岩慧,单海楠(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双层城市[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谢燕涛1,2,程建军1,2,王平1,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赣闽粤客家围楼与开平碉楼的建筑特色比较[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梁斌,梅洪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应变冬季冷风的寒地居住区内街优化设计研究——以哈尔滨龙凤祥城回迁保障住房为例[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王笑梦1,马涛2,胡惠琴1(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乌梦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老年人社区支援体系构建的基础研究[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孙媛1,张天洁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浅析《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的时代背景及意义[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 张圆1,2,康健1,3,金虹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高密度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恢复性效益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建筑学报,2015,第A1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