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颖(苏州科技大学人事处).基于组织支持理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支持体系构建[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孙金玉(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热点与趋势展望——基于2013—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CSSCI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王吉彤(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中日老年人对于认知症的认识差异及启示[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刘兆杰1,张兄武2(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办大学”的本质内涵与主要特征[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王永芳(苏州科技大学基建处).“学院办大学”模式下学院内部控制建设路径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潘治1,吴宇晟2(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进路[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孟庆艳1,温波2(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风险及其对策[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宋青,仲生圆,陈骏宇(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长三角区域城市韧性测度与对策建议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季海君(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论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项寅,张文静,杨传明(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复杂网络视角下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陈聪(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创业者的村庄公共品供给偏好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徐小洁(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朱熹《诗集传》对明代朱谏《李诗选注》的影响[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杨霖(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人格·风景·时事:论沈家本的诗歌创作[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邱美琼,杨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辛弃疾词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雷禹(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生命政治到治理方式:福柯对新自由主义的生命政治学批判[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陈朝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霍耐特与弗雷泽的正义理论之争[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孙俊(江苏油画雕塑院;江苏省油画学会;江苏省美术馆理事会;南京市美协).孙俊作品[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6期
-
苗曼(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幼童的哲学何以可能——基于胡塞尔“本质直观”概念的探察及启示[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彭杜宏,田丽丽,张迅(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幼儿科学思维发展评估[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束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楼梦》“二尤之死”叙事逻辑谈略[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缪书豪(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王安石的天道思想及其变法精神[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梁琳(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从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角度[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任云高1,刘兆杰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林陵娜1,骆晓伟2,程赛男1,孙懿恩1,邵嘉敏1(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系).工程项目团队任务冲突升级为关系冲突:团队效能的中介与调节[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陈娇华(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主体性呈现[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王祥辰(扬州大学文学院).惠栋情结与惠学接续——江藩《周易述补》论略[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