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沈程1,2,吴汝群1,刘文静1,2,郭金龙1,赵靖1,2,毛光博1,2,牟宏进1,2,张磊1,2,杜广华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电离辐射诱导组蛋白乙酰化引起的染色质结构解聚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4期
  • 郭丁情1,王韶轩2,3,林志贤2,3,戈道川2,曹学武1(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态故障树在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风险评价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4期
  • 舒建波1,2,左维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探究重离子碰撞中密度和动量依赖的单核子势的影响[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4期
  • 王子涵1,陈鹏辉1,2,曾祥华1,3,冯兆庆4(扬州大学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基于熔合蒸发反应的超重新元素Z=119,120的产生截面[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4期
  • 贾国斌1,戴叶1,2,陈金根1,2,邹杨1,2,蔡翔舟1,2(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氟盐冷却球床高温堆次锕系核素的嬗变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4期
  • 张庆华1,2,刘志强2,3,4,郭典1,张秋宁2,3,4,刘锐锋2,3,4,裴昌旭1,2,文婧1,罗宏涛2,3,4,孙世龙2,3,4,黄川1,2,李英帼1,尹永智1,王小虎2,3,4(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重离子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TPS和蒙特卡罗计算的12C肿瘤放射治疗In-beam PET剂量监测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3期
  • 汪柏帆1,2,袁辰彰2,蔡汉杰3,2,贾欢3,2,秦元帅2,谢宏明2,张雍3,2,牛海华2,张勋超2,陈伟龙2,何源3,2,邵志刚1(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CAFe DUMP前刮束器的设计研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3期
  • 王振江1,2,马新文1,A.B.Voitkiv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杜塞尔多夫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相对论离子与氦二聚体碰撞电离的理论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3期
  • 尤浩松1,夏铖君1,朱新梅1,陈鹏辉1,徐建峰2,陆振烟3,彭光雄4,5,6,徐仁新7,8(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南科技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量子效应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卡夫利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等效质量模型中的重子质量谱[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3期
  • 刘超卓(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简介[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3期
  • 黄开轩1,胡金牛1,张颖2,申虹1(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相对论平均场研究超子星[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曾利霞1,2,周贤明1,2,梅策香1,程锐3,张小安1,3,徐忠锋2(咸阳师范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共建:离子束与光物理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激光和粒子束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质子轰击钨靶表面时的电子发射产额与靶温度的相关性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初剑1,2,3,黄清钢1,高瑞勤1,王卫平4,殷小杰1,吴晓蕾1,田伟1,李莎5,秦芝1,白静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盐湖卤水中微量钒的浓度测定[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何明翰1,2,范大军1,3,李荣杰1,2,李显文1,2,范旭凯1,3,姚存峰1,2,顾龙1,2,4(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核技术学院;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核技术学院).CiADS带绕丝燃料棒束通道横流特性[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张栋良1,2,尤文昊1,潘晓磊1,2,周佳磊1(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压水堆核电厂余热排出系统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叶小云1,王子淳1,张双双1,王宇婷1,王永佳1,李庆峰1,2(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铀同位素链α衰变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周英杰1,张海薇1,杨月1,侯琼1,李君1,卢位1,王磊1,2(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便携式食品放射性检测仪的研制及测试[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陈冬阳1,2,汪寒冰2,黄忠魁2,赵冬梅2,刘鑫2,周晓鹏2,刘建龙2,李长春2,杨金晶3,张大成1,汶伟强2,马新文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用于CSRe上16O5+离子精密激光谱学实验的极紫外光子探测系统的研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李彬博1,2,黄科京1,2,3,王文涛1,4,5,张家明1,2,薛海舟1,4,5,莫丹1,4,5,段敬来1,4,5(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惠州离子科学研究中心).快重离子微观尺度二维分布的模拟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王文宇1,2,3,4,刘新国1,2,3,4,张晖1,2,3,4,杨静芬1,2,3,4,马圆圆1,2,3,4,李强1,2,3,4(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重离子束辐射医学应用基础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碳离子治疗计划中的RBE加权剂量鲁棒优化方法[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王朝辉1,2,唐龙1,2,李亭彦2,1,郑公平3,1,胡京馥2,1,庞成群1,2,3(青海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兰州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物理联合研究中心;兰州理论物理中心(筹)/甘肃省理论物理重点实验室).单个谐振子波函数中的有效β值[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马燮,崔保群,唐兵,马瑞刚,陈立华,马鹰俊,黄青华,张一帆,王云峰,燕冲,于荣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BRISOL铝同位素放射性核束的产生[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尹珊珊,高春媛(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电子散射中的最大可能增益[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沈国强1,2,郑海1,曹虎1,张榕峰1,2,沈文文1,2,陈又新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2K超导低温垂测控制系统关键技术[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苏晓斌,侯龙,刘世龙,杨毅,王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氧化镁中子过滤器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郎子健1,2,高超嵩3,秦家军1,2,赵雷1,2,孙向明3,安琪1,2(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用于像素探测器的高事例率高精度TDC ASIC原型电路的设计与仿真[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 张兆龙1,2,武军霞1,2,张鑫1,李志学1,2,胡雪静1,2,朱光宇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HIAF随机冷却系统slot-ring型pickup/kicker及相应合路器/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第2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