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全胜1,侯圣均1,蒋晨晨1,汤维宇1,刘宇飞2,樊健生2,刘入瑞2(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钢-混凝土-ECC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侯超,周晓光(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基于机器学习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预测[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武立伟1,2,于斐凡1,郭雪源1,陈海彬1,2,苏幼坡1,2,任宏伟1(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装配式圆钢管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饶少华1,万志辉2,3,罗志聪1,刘鹏远1,戴国亮3,胡涛3(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强风化岩层大直径后压浆嵌岩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高一帆1,舒江鹏1,2,3,俞珂4,金振奋2,3(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基于BIM可视化编程的轻型结构机器人智能建造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柴鑫伟1,谢群1,王欣2,朱学军3,李阳3(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地下空间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混杂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董尧1,2,徐铭阳1,2,吕大刚3,4(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智能防灾减灾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高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风险与抗震韧性评估[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张孝存1,王凤来2(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于低碳指标的混凝土框架柱截面优化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常慕实,吴浩,周颖(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与冲击耦合作用下自复位墩柱的简化模型及损伤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徐一1,董江峰2,王清远1,2,袁世雷2,刘元珍3(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大学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冻融对碳纤维管约束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受力性能影响[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范国玺1,窦子琛1,王德斌2,张其一1(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不同加载速率和柱变轴力下钢筋混凝土梁柱边节点组合体受力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陈娟1,赵剑飞1,李秉南2,张仁杰1,陈驹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分段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受力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熊继业1,康维2,王海霖1,蒋友宝2,彭维1,黄彪2,万嘉祺2(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内置型钢增强开圆孔RC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彭宇韬1,2,张冰1,周冲1,朱恩仪1,孙家铭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椭圆形GFRP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王玉涛1,2,3,孙佳琦1,2,殷海棠1,2,耿悦1,2(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智能防灾减灾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虑非保向力效应的单点或半跨加载钢管混凝土拱稳定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胡岫岩1,2,赵志鹏3,4,杨凯5,翁大根3,胡大柱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日本东北大学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上海上材减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双调谐隔震液体阻尼器的高层结构减震设计理论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鲁正1,2,黄志矿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半主动碰撞耗能技术的减震机理与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刘德稳1,杨帆1,徐靖然1,李芷昂1,杨宇彤1,刘阳2(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SSI效应对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李艳敏1,2,3,马玉宏1,2,3,赵桂峰4,刘荣1,2,3,杜畅1(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海洋冻融环境下隔震支座橡胶材料性能及其Mooney-Rivlin模型参数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朱前坤1,2,张希望1,姜浩文1,杜永峰1,2(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多腔电涡流磁力调谐质量阻尼器试验与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蒋友宝1,2,罗文辉1,2,丁贤钟1,2,周浩1,2,王福明1,2,刘烨3,4(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工程安全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大学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孔钢板耗能阻尼器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包小华1,2,喻益亮1,2,陈湘生1,2,刘志鹏1,2,崔宏志1,2(深圳大学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可液化地层-隧道-桩-地上结构地震相互作用响应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杜文风1,王英奇1,王辉1,赵艳男1,高博青2,董石麟2(河南大学钢与空间结构研究所;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基于边界平衡生成对抗网络的十字板式节点新构形智能生成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周建龙1,2,安东亚1,2,包联进1,2(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超高层建筑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主轴方向抗侧刚度差异及平面长宽比对超高层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孟诗乔,周颖,张啸天,鲁懿虬(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响应时程实时预测算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赵平宇1,2,班慧勇1,2,石永久1,2,王元清1,2(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锈钢复合钢材焊接圆管截面残余应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刘健1,周家伟2,3,汪儒灏1,郑晓清2,3,赵阳1(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考虑板式节点刚度的大跨度铝合金单层网壳稳定承载力[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李星乾1,张锡治1,2,章少华1,2,闻龙翔1,闫翔宇2,侯楷2(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树状柱支撑曲面单层网壳结构受力性能的直接分析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文宏昌1,农兴中2,周颖1,伍永胜2,肖鹏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赤沙车辆段盖板装配式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缩尺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 鲁亮1,颜浩天1,夏婉秋1,谭玉生2(同济大学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江苏省建湖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设置耗能自复位铰节点的RC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第A1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