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鲁小俊(武汉大学文学院).书院考课与八股文——以清代书院课艺总集为中心[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王兆鹏(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宋代《赤壁赋》的“多媒体”传播[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李辉(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诗经》重章叠调的兴起与乐歌功能新论[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王进驹(暨南大学文学院).《剿闯小说》版本新考——以台北藏本与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为中心[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李贵(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唐宋文学会通研究的“四文说”[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彭玉平(中山大学中文系).晚清民国词学的明流与暗流——以“重拙大”说的源流与结构谱系为考察中心[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卞东波(南京大学文学院).域外汉籍与施顾《注东坡先生诗》之研究[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陈恩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传统论说文的现代性起点——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所载论说文为中心的考察[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阳清(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绰《名德沙门题目》考述[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刘书刚(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战国“小大之辩”的思想内涵与赋体意义[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宁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苏轼自然观照中的自我体认与文学书写[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戚学民(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钦定国史文苑传》钞本考[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唐宋因革与文学渐变[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莫砺锋(南京大学文学院).关于“会通唐宋”的简单思考[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周裕锴(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通读细读、义例义理与唐宋文学会通研究[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武君(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元诗总集开放式的编刊形式及其诗学意义——基于元后期所编元诗总集之考察[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叶黛莹(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从“源出小雅”谈起——兼论阮籍之于“兴”义的价值[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查屏球(复旦大学中文系).唐宋变革与唐人偶像的宋型化[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卢盛江(南开大学文学院).用会通的眼光发现和研究新问题[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马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综述[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关于接纳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的通知[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吴波,向彪(怀化学院).“《儒林外史》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徐昌盛(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骈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骈文学会年会”召开[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李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戏曲文献与文本研究——以《古本戏曲丛刊》为中心”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苏碧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姜双双,刘亚文(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陆游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 钱建状,张经洪(厦门大学中文系).“2017国际中青年学者宋代文学研讨会”综述[J].文学遗产,2017,第6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