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祥1,塚濑进2(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长野大学).日本学界侵华战争研究的环境史脉络刍议[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廉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历史理论”一词在中国语境中的使用及其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刘文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自觉与世界文明史书写[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张博(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史念海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特点与变化[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孙立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德国研究中心).德国现代化进程的三种解说评析[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张太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取向与趋向——从“新革命史”研究谈起[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王文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拉美国家现代化道路中的农村人口迁移问题——以墨西哥为例[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王涛1,黄世顺2(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非洲研究中心;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探索“夹缝空间”:红海史研究的演进[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褚艳红(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美国当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的检视与省思[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田一平(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雍正朝大运河治理及机构协作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徐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自下而上:英国原生性现代化的起源[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王新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日本明治时期近代化的得与失[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宋丽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印度现代化过程中社会转型的困境——以泰米尔纳德邦为例[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侯树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古欧洲与中古世界——历史多样性统一视野下的探讨[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胡楚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两宋时期的兴亡论及其研究价值[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左玉河.《当代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6期
-
陈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解析与批判综论[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张艳国(南昌师范学院).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韦磊(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体、媒介、内容:民国时期《史学要论》传播的三重维度[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郭辉(湖南师范大学历史记忆与社会意识研究中心).纪念史与记忆史:一个学术关系问题的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加快构建中国近代思想史“三大体系”的新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左玉河(河南大学;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两难困境与突围之路[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龙平平1,丁愉2(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几个问题——以《觉醒年代》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例[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王炜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与百年奋斗历程[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虞和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王庆成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转型[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李世安1,李娜2(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唯物史观与新时代中国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建设[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毕健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反思新殖民主义[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洪羽青(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浪漫派和批判派的碰撞与融合——塞尔维亚民族史学构建(1873—1940年)[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