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红艳,崔剑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黄铜”“青铜”源流考[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李敬朴1,2,胡兴军3,4,王博5,蒋洪恩2,石丹姝6,杨益民2,韩宾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大学历史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新疆出土唐代葫芦的有机残留物分析[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董俊卿1,2,胡永庆3,李青会1,2,刘松1,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工程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石髓珠制作工艺科学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王睿哲1,2,王宁3,李佩3,杨弢3,罗武干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秦并蜀的铜冶金考古解读:以成都出土烟荷包钺为例[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吴艳(景德镇陶瓷大学).《陶说》日译本百年流变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田茹,雷丽芳,潜伟(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19世纪小型凸版印刷机在美国的发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宝锁1,萨日娜2(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中国学界对日本科学史家三上义夫的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程军叶,王勇兵,王淑红(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克罗内克《代数量的算术理论概要》的历史分析[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陈功东(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夙愿与暮年:关于莱纳斯·鲍林1973年访华的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唐泉(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宣明历》中的五星平见加减历[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陈正洪1,2,杜舜华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史研究院).第五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会议动态分析与展望[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金俊开1,唐文佩2(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科学史观的早期传播及其境遇——基于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苏联代表团的自述报告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林益弘1,王晓琳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金融学院金融数学与统计学院).狄考文在华对阿拉伯数字的推广与影响[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杨益民.导语[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黄得才1,王珊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研究基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第三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李海静(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从行政机构到科研机构:钱塘江河口潮患灾害防治的制度建设[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4期
-
李亚亚(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勒贝格的测度理论成因探析[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伍小东(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晚清民初近代生物学知识在西北地区的传播[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范晓娟,聂馥玲(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中国第一个电压、频率标准的制定(1928—1931)[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路其首(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刘慎谔历史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学术源流及特点[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杜骞1,2,任珑韵2,曹永康1,2(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转译与吸收:我国近现代工程书籍中的混凝土技术(1910—1949)[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蒋洪恩(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各历史时期大麦、穬麦与青稞的名实探讨[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石可,董利军,咏梅(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金质带链器制作工艺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克罗案件:美苏科技冷战爆发及其在苏联产生的恶果[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王誉棋1,魏勇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赤与白:古代极光描述的主要用色——关于中国古代极光年表的对比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余艳梅,孙洪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从植物生长实验看波义耳对水的认识——基于《怀疑的化学家》的分析[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李晓岑,卜超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研究基地).集中西文献之大成 探明清天文之传播——评《通天之学:耶稣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万辅彬(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构建中国古代科技文献学体系的力作——《中国古典科技文献学》书评[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3期
-
吕金伟,包平(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面向领域需求的数字人文研究——以方志物产知识库为中心[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