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新文,杜永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过密治理与去过密化:基层治理减负的一个解释框架[J].求实,2022,第6期
  • 陈世香,邹胜男(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制度变迁视角下中国制度改革研究: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J].求实,2022,第6期
  • 李兆友,郑晓敏(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试点政策的模糊性与扩散模式分析——一个新的解释框架与实践样态[J].求实,2022,第6期
  • 郝亚光,欧阳倩(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过程——结构视角下政策冲突的形成与应对——基于广东省L县的考察[J].求实,2022,第6期
  • 余敏江,方熠威(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隐秩序”画像: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机制设计——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分析视角[J].求实,2022,第6期
  • 王淑芹,李静(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认同建设的基本经验[J].求实,2022,第6期
  • 徐琴(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乡村社会的行政化整合:表征、根源与效应——基于社会行动理论的分析[J].求实,2022,第6期
  • 刘美萍(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研究[J].求实,2022,第5期
  • 沈费伟(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字乡村敏捷治理的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J].求实,2022,第5期
  • 李汉卿1,孟子龙2(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数字政府建设何以实现敏捷治理:多维度展开及其不确定性克服[J].求实,2022,第5期
  • 翟坤周(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富裕导向下乡村振兴的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基于四个典型县域协作治理模式的实践考察[J].求实,2022,第5期
  • 汤秋芬1,辛星2(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团委).“枢纽型社会工作”:城市老旧社区多元共治实践模式探索——基于H省L区“三区计划”项目的个案研究[J].求实,2022,第5期
  • 朱文琦(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基本依据、精神滋养与实践指向[J].求实,2022,第5期
  • 董树彬,何建春(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价值、维度与策略[J].求实,2022,第5期
  • 陈义平,王杰(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政党建设社会:新时代推进社区自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基于皖中J社区的案例分析[J].求实,2022,第5期
  • 陈桂生,吴合庆(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情感治理何以成为乡村社区治理的新转向 ——基于“治理有效”的解释[J].求实,2022,第4期
  • 李文钢(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后搬迁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内部碎片化的表现形式与原因分析 ——以贵州F社区为例[J].求实,2022,第4期
  • 周伟(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数据赋能: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的理论逻辑与优化路径[J].求实,2022,第4期
  • 何阳1,高小平2(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选民结构:特征、形成与回归[J].求实,2022,第4期
  • 张红春1,徐国冲2(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大数据重塑政府绩效评估精准性的逻辑与进路[J].求实,2022,第4期
  • 彭宗峰(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政府、社会与居民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何以可能 ——一个基于内卷理论重释的理解框架[J].求实,2022,第4期
  • 于水,杨杨(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字技术赋能群众工作及其潜在限度 ——以浙江“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为例[J].求实,2022,第4期
  • 邵春霞,李培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闹大”与“批示”:国家治理的信息化机制及其检视[J].求实,2022,第4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