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政武(《改革与战略》杂志社;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坚守国家意识形态阵地的制度构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冯飞,张丽(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微创理念为视角[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刘飞轮(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价值论视域下的延安精神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秦立海(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延安“五老”及其精神内涵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刘瑞儒1,2,艾先强2(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延安时期新秧歌剧的群众教育模式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田杰英1,任俊华2(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试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内涵[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贺永泰(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民主政治”并非“选举第一”——基于陕甘宁边区1941年选举的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魏继宗(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E-游戏推广条件与应用对策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白振有(延安大学文学院).论赵树理延安时期小说的语言风格[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杨冰郁(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40年代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方式的改造与重构[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寇晓燕(成都大学政治学院).新媒体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视觉转向[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马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地方历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引领及运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耿改智,欧阳菲(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延安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姬雄华,李晓琳(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矿产资源开发政策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李晓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从“形而上学”到“行而上学”——霍克海默社会哲学式的拯救之路[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罗海云(湖南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湘潭大学哲学系).论中共四大对民族革命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常海波(延安大学文学院).周扬文艺批评与马克思主义谱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周新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能说“十月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吗?[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曾晓丽(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三决定”前后陕甘宁边区家庭伦理取向的变化[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兰天峨(延安大学党委宣传部).试论社会历史变迁对音乐文化的重塑——以歌曲《南泥湾》在不同时代的演绎为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宋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允执厥中”的皇极维度与性情维度[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茹梦丹(延安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地方特色产品企业经营现状与发展出路——基于对陕北部分县区的调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给延安大学的重要批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
惠宁,吴宁宁(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化对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时序效应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陈福荣(延安大学校史办).张闻天与陕北公学[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米瑞华1,2,杨昕3(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人口分布变动模拟[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梁严冰(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联大与陕甘宁边区高等教育比较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王群燕(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论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