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子晗,鹿化煜,梁承弘,王可欣,张红艳,王逸超,赖文(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研究中心).渭河盆地河湖沉积碳酸盐及其碳氧同位素记录的上新世东亚季风气候变化[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马罗1,2,鲁瑞洁1,2,陈东雪1,2,刘瑛娜1(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河北坝上地区中晚全新世粒度端元分析及其环境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向茜,乐远福,卢飞妃,龙雅婷(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珊瑚礁研究中心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涠洲岛近1500年以来孢粉炭屑记录的环境变化[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王跃辉1,2,3,丁元芳4,施枫芝1,2,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变化环境下和田河径流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王树芝,丛德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铜时代早期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木材指示的环境和先民木材利用策略[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查玲珑1,2,徐宗恒1,2,张宇1,2(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基于Mastersizer 2000的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滑坡堰塞湖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王曦1,程三友1,李英杰2,曹鹏举1,肖良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基于Landsat TM和OLI数据的3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敏感性研究——以西安市秦岭段鄠邑区为例[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马桢桢1,朱丽东1,张杭佳1,郭利成2,李凤全1,尹敬文1,曾蒙秀1,张忠萍1,王天阳1,叶玮1(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南方红土记录的晚第四纪干旱化[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易施钰,盛美,李宗耀,王喜生(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11万年来河西走廊东部黄土沉积记录的百年分辨率东亚冬季风变化[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王晓宁1,岳大鹏1,赵景波1,2,苏敏1,刘蓉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渭河平原全新世气候与季风强度变化[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孙楠1,2,李夏博1,尚雪3,张鹏程4,罗凡1,肖良1,2,郭俊锋1,2,李相传1,2,李延鹏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北大学陕西省早期生命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流域全新世中期植被特征及气候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范保硕1,2,3,李月丛1,2,3,吕厚远4,许清海1,2,3,谢红丽1,2,3,张芸1,2,3,佘梓靖1,2,3,葛亚汶1,2,3,张振1,2,3,赵永杰1,2,3,5(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环境变化遥感识别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第四纪年代学与水文环境演变重点实验室).华北平原东北部小冰期干湿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杜佳昊1,吕镔1,2,林荣达1,刘鑫1,唐金梦1(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湿润亚热带山地土壤磁学特征对气候条件变化响应的敏感程度[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郭红锋,魏东岚,张威(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基于SEM的辽南红色风化壳石英颗粒化学成因特征分析[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辛永辉1,王冉1,林靖愉1,惠元秀1,吕艳2(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基于SfM-MVS的古道微地貌信息提取与保护对策探讨——以华北井陉为例[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胡好玥1,2,邓振华1,2,秦岭1,2,张海1,2,张弛1,2,曹艳朋3(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豫东地区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农业经济基础——以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为例[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王倩雯1,2,吴祎1,2,黄泽贤1,2,宗天宇1,2,翟林霖1,2,李悦1,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北南部史前生业经济初探——以北洛河上游考古调查出土动物遗存为例[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杨博闻1,樊温泉2,Melanie J MILLER3,Kate PECHENKINA4,董豫1(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河南龙湖国棉一厂遗址东周到两汉先民食谱的转变[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周丽琴1,吕晓晶2,崔贺勋3,古顺芳2,张国文4,侯亮亮1,5(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系;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考古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北魏平城地区的农耕化:山西大同金茂府北魏墓群人和动物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任琳1,2,3,李宇奇4,黎海明5,师宏伟6,7,王忻8,贾鑫6,7,左昕昕1,2,3(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东南环境考古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环境考古研究院;新疆和静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植硅体分析揭示天山中段南麓北朝时期莫呼查汗沟口遗址的作物结构与生业模式[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唐先干1,谢金水1,刘增兵1,孙刚1,袁福生1,吕厚远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人工施肥对水稻扇型植硅体形态发育的影响及其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王聪1,2,张健平1,3,吕厚远1,2,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麻类作物植硅体形态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王欣1,2,尚雪1,卞昊昆3,胡耀武4(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种植实验揭示施肥效应对粟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盛叶子1,沈吉1,孙伟伟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南羊卓雍错近代沉积物碳酸盐氧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许丽红1,2,朱芸1,2,3,雷国良1,2,3,张文翔4,许雅芯1,2,杜垚华1,2,柏雪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稳定同位素中心;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孟氏螺蛳壳体氧同位素组成记录的季节性温度变化[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李永项1,肖良2,3,王佳楠2,张云翔1,谢坤1,李兆雨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首次发现中华鳖化石及其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
刘强(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集邮与科研——祝贺科学家纪念邮票首发和纪念父亲刘东生先生诞辰105周年[J].第四纪研究,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