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董菁1,2,张春宵2,刘学岩2,金峰学2,刘文平2,吴委林1,李晓辉2(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玉米苗期根部比较转录组分析揭示耐盐性差异机制[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杜伟嘉1,2,王芙臣1,2,李斐2,于玮淇2,3,徐晨2,赵洪祥2,宋杭霖2(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延边大学农学院).覆盖作物对坡耕地的减流减沙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刘梦1,2,葛均筑1,杨永安3,侯海鹏4,梁茜1,张垚1,马志琪1(天津市主要农作物智能育种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不同密度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及强弱势子粒发育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赵宇1,姜媛媛1,田艺帆1,2,王佳江1,隋丽1,张云月1,李启云1,2,3,路杨1,张正坤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4株虫生真菌对亚洲玉米螟致病力评价及其与松毛虫赤眼蜂的相容性[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郭道宽,谭禄宾(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玉米起源新模式——两类大刍草的融合[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杨明花1,嵇闯2,崔亚坤2,刘强1,彭云承1,赵文明2,孟庆长2,张美景2,陈艳萍2(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鲜食糯玉米货架期苞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其遗传效应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张默,马骏,齐欣,贾钰莹,姜敏,孙成韬,刘晓丽,徐亮,孟庆国,刘欣芳,王延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两种改良方法对玉米辽旅群体改良效果和杂优模式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于秋鸿,宋希云,李军(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玉米ZmGly基因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与ZmGly1基因的克隆[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吕艳杰1,郑培峰2,孙梦璟1,张珊1,王永军1,王立春1,史永晖3,魏雯雯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香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覆盖作物和氮素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张正珍1,慕瑞瑞1,2,王佳1,3,徐灿4,陈永伟4,张战胜5,吴宏亮1,康建宏1(宁夏大学农学院;海原县农业农村局;平罗县红果子镇农技站;宁夏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钾素对玉米子粒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张振都,郝丽珊,邵郅伟,张奇,王莹,宋志峰,王洪君(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春)).吉林省玉米子粒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郝运1,刘珈良1,吴伟锋1,涂柯玲1,许亚男1,王进2,孙群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生物技术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种子全程技术研究北京创新中心/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同一年份同一地区不同制种公司生产的京科968玉米种子质量对比[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孙轶萱1,李建峰1,2,胡文河1,谷岩1,郭巍1,张楠1,梅楠1(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辉南县农业农村局).秸秆还田方式下黑钙土土壤碳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程明军1,王福增2,唐玮琦3,李杨4,王敏5,伍文丹3,严东海3,袁淑杰6(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川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种植气候区划[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谷志伟,李晓强,董炜华,吴怡,邓守奇,韦森超,刘子宁(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北黑土区土壤动物对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的响应[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卢圆明1,王科捷1,杨乔乔1,王佳2,康建宏1(宁夏大学农学院;平罗县红果子镇农技站).引黄灌区水肥一体模式下春玉米磷素吸收特征与磷肥适宜用量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贾海峰1,李玥峤2,黄帅2,陈桂芬3,赵姗3,李楠2(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基于云计算与RBF神经网络集成的玉米精准施肥模型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郭致杰1,李国权2,周天旺1,王春明1,洪流1,郭成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榆中高寒农业试验站).58份鲜食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刘浩1,吕杰2(韶关学院商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渠道、环境素养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基于东北三省741户玉米种植农户调查数据[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许春艳1,胡水清清2,李英3,舒坤良2(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于选择实验方法的玉米种植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及政策补偿标准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王敏1,2,郑淑波1,孟令聪1,周德龙1,张妤1,刘成元2,汪孟丽1,刘文国1,赵静娟3,路明1,4(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要粮食作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农业农村部东北中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吉林省作物学会).基于全球专利视角下的玉米育种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严建兵(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玉米起源进化的“世纪之争”——且看技术进步和学科交叉如何解决重大科学问题[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聂英1,2,胡水清清3,韩鲜籽4,张成甦1,史明玉3(三亚学院;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粮食集中产区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潜力评价、现实困境、优化路径[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穆楠1,朴红梅1,李时群1,姜媛媛1,栾天宇1,朱哲1,赵馨茹2,李玥峤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玉米科学》Top50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及启示[J].玉米科学,2023,第6期
  • 徐志刚,安宁(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我国玉米市场调控的经验教训与优化建议[J].玉米科学,2023,第5期
  • 李淑芳1,李鹤南2,刘晓冬1,张春宵3,刘学岩3,贾立辉4,李晓辉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05份玉米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J].玉米科学,2023,第5期
  • 邬小春,黑文聪,杨晓军,张洁,李霞,张继轩,张圆(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榆林市春玉米密植机械粒收质量与品种筛选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5期
  • 颜为1,李晓靖1,赵瑞君2,张春艳3,郭玉利4,黄萌1,李杰文1,刘波1,丁一1,丁照华1,齐世军1,薛艳芳1,崔振岭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沂市农业科学院;招远市金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5期
  • 张秀芝,李强,高洪军,彭畅,高纪超,焦云飞,朱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长期施肥对氮素利用以及土壤剖面氮素分布、积累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5期
  • 陈涛1,张恒嘉1,潘小番1,肖让2,王英英1,王永1,李福强1(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河西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河西绿洲制种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