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莉娟,蔡芫镔,祁娟娟(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基于ENVI-met的福州大学校区冬季热环境模拟与热舒适度变化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吴昊旻1,姜燕敏1,司波2,白云霞1(丽水市气象局;温州市气象局).丽水山地夏季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李燕1,赛瀚1,黄艇1,高燕2(大连市气象台;普兰店市气象局).2010—2019年春季影响大连的温带气旋特征及爆发性气旋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李天宇1,张丽1,付冬雪1,李晓帆2,刘宁1(吉林省气候中心;河北省气候中心).2019年12月吉林省降水异常偏多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符传博1,2,3,丹利2,徐文帅4,刘丽君1,3(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5—2018年海南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天气类型[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郭伟,朱凌云,汪文雅,高兴艾,成鹏伟,张岳军(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019年太原青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顾正强1,龚强1,沈历都1,徐红1,马东雷2,朱玲1,晁华1,冯冬蕾3(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沈阳中心气象台).辽宁省典型地形测风塔缺测数据线性计算适用性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李文娟1,俞小鼎2,滕代高1,彭霞云1,刘汉华1(浙江省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江南—华南地区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位涡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胡鹏宇1,陈传雷1,林海峰2,徐爽3,孔令军4,刘青3,纪永明1,赵梓淇5(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省气象台;沈阳市气象局;兴城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东北冷涡强度定义及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王笑影1,张慧2,朱文泉2,温日红1,李荣平1,马姜明3(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广西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桂林市2000—2018年生态承载力变化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钟宇峰1,2,牛涛3,贾文贤2,崔云磊2,4,刘洪利3,邓博文2,崔洋5,吴门新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富景天策(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化学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阅海湿地芦苇NPP遥感估算及其时空变化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余田野,王学良,张科杰,赵涛,王小飞(湖北省防雷中心).2007—2019年湖北省地闪分布特征及雷电强度等级划分[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王学强1,董慧杰2(锡林郭勒盟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次中尺度对流风暴造成的内蒙古局地沙尘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边学文1,郑文佳2,李强1,孙玮1(杭州市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安全技术中心).2010—2019年杭州地闪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6期
-
于长文,许启慧,杨宜昌,马贵东,高旭旭(河北省气候中心).雄安新区长历时暴雨强度公式及其设计雨型推求[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马雁军1,赵胡笳1,刘宇飞2,李晓岚1,王扬锋1,张云海1,洪也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哈尔滨市气象台).中国东北地区重污染事件气溶胶浓度变化与天气形势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李雨鸿1,陶苏林2,李荣平3,王婷1,周斌1,李晶1,刘东明1(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南京大桥机器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李秀芬1,2,马树庆3,4,于海5,徐丽萍5,陈凤涛5,宫丽娟1,2(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台;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榆树市气象局).春大豆鼓粒至成熟期水分胁迫对结实和产量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林益同1,2,3,赵春雨1,2,3,房一禾2,3,李倩2,3,方晓4,李璇5,孙琳琳6,林蓉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区域气候中心;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朝阳市气象局;盘锦市气象局).东北初夏和盛夏降水时空变化及大气环流因子新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庄瑶1,2,鲍瑞娟3,张容焱4,何金海1,汪澜3,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省气象台;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基于MCI指数的福建省干旱气候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饶志娟1,2,朱彬3,汪如良4,刘熙明5(江西省气象学会秘书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鄱阳湖地区零平面位移及动力粗糙度的计算[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张新骞,陈龙泉,张俊芳(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福建沿海区域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对比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尹浩1,郯俊岭1,王巨勇2,李洪权3,奚雷1,吴彬1,邱吉东1(湖州市气象局;湖州宇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德清县气象局).湖州市PM2.5浓度变化及传输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史珺,赵玉洁(天津市东丽区气象局).天津市东丽区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影响要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李妍君1,何洁琳1,秦川1,莫伟华2,莫建飞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2000—2017年山地城市百色气候承载力定量评价[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旦增卓玛1,旺堆杰布1,桑秋璐2,达瓦泽仁1,旦卓玛3(那曲市气象台;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网络中心;索县气象局).藏北一次局地爆发性浓雾特征与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拉巴1,边多1,顿玉多吉1,央美2,张伟华1,白玛仁增1(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那曲市气象局).1988—2018年那曲市其香错水域面积变化及原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刘宁微1,权维俊2,任万辉3,李晓岚1,李丽光1,王迪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警中心;辽宁省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辽宁地区O3污染状况及相关气象要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
周德平1,2,张晋广2,陈刚2,李成龙2,洪也1,苏航3,王扬锋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辽宁省气象台).冰核观测中两种滤膜采样方法的比较[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