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靖1,2,李明财1,2,曹经福1,2,熊明明3,李培彦1,2,王卉4,赵树明4(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市气候中心;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基于设计暴雨雨型的天津城市内涝模拟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李燕1,赛瀚1,辛明月2,刘晓初1,程航1,李昊1(大连市气象台;盘锦市气象局).2018—2019年大连地区冷流性与非冷流性两次大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温璐璐,韩锐,张吉荣(中国人民解放军93117部队).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两次登陆台风多发龙卷天气雷达特征对比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黄山,邬晓冬,王囝囝,周天娇,王岩,常慧琳(大连市气象服务中心).2010—2019年大连近海客运航线海域海浪要素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刘达之1,姚聃1,2,梁旭东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基于四维变分同化的“6·23”阜宁龙卷大涡模拟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鄢俊洁,瞿建华,张芳芳,郭雪星,王燕婷(北京华云星地通科技有限公司).基于FY-4A/AGRI的多维动态混合成像方法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吴薇1,2,黄晓龙1,2,郭旭1,2,王会兵3(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峨眉山气象站).总云量实况分析产品在四川省的检验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张舒1,阙粼婧1,王莹1,王蕾1,栾晨2,孙兆彬3(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省气象台;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2014—2017年哈尔滨地区供暖前与供暖期空气污染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曲美慧1,2,朱文刚3,4,赵淑红5,朱晓彤1,2,涂钢1,2,高枞亭1,2(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白县气象局).常规观测同化对吉林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数值预报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周明薇1,2,刘越屿1,2,黄浩1,2,胡欣1,2,刘为1,2(湖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基于DEM数据的长沙地区地形因子与地闪活动关系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董良鹏1,张萍萍2(武汉中心气象台;威海市气象局).2020年湖北省两次低涡型极端降水气象因子异常特征对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伊智铭1,杨素英1,李义宇2,康娜1,余国行1,李娅茹1,张严哲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实验室;山西省人工增雨防雹办公室).山西太原地区一次暖云云滴谱离散度和云滴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徐记亮,张伟,苏艳华,顾雷(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气象中心).基于云诊断算法的中国十大机场云预报对比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6期
-
方楠1,谢国权1,阮小建2,任晨平1,姜舒婕3,张玮玮2(浙江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在低能见度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曲学斌1,王彦平1,高绍鑫1,张煦明1,辛孝飞2,敖孟奇2(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呼伦贝尔市农牧局).2000—2020年呼伦贝尔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赵俊刚1,董鑫2,尹名强2,何宝杰2,3,4,5(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气候韧性与低碳城市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碳中和及气候适应性原则的被动式建筑应用潜力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刘蕾1,陈茂钦2,蓝柳茹1,冯晓玲1,黄维1(柳州市气象局;中国人民解放军93135部队).桂北山区两次突发性大暴雨触发及维持机制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王鹏1,2,赵胡笳1,马雁军1,孙敬敏2,谢桐川2,代家庚2,侯续丽3,吕明佳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鹤岗市气象局;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黑龙江省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郝晨阳1,马秀枝1,李长生2,田泓2,张茹1,吴昊3,武玉龙2(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1970-201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降雪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李昱茜1,杨景泰1,隋玉秀1,邬晓冬1,张黎红1,孙立娟1,王蕾1,肖剑2(大连市气象服务中心;空军航空大学).大连地区阵风系数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徐红1,龚强1,朱玲1,沈历都2,顾正强1,晁华1,王乙舒1,陈军庆3(沈阳区域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空军93161部队).基于不同时间尺度风切变指数推算风资源的对比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赵先丽1,蔡福1,丁抗抗2,王赛頔3,王笑影1,张慧4,贾庆宇1,温日红1,吴航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锦州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锦州地区春玉米物候变化趋势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曲辉辉1,王冬冬2,闫敏慧3,翟墨1,刘丹1,闫平1,王晓明4,姜丽霞1(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黑龙江省气象院士工作站;黑龙江省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197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耦合度演变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梁洪海1,姜忠宝1,2,刘实3,4,李尚锋2,4,5(吉林省气候中心;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气象局;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省冬季旅游气象条件分析与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陈凯奇1,李建平2,3,谢铁军4,张亚洲2(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未来海洋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北京市气候中心).太平洋海温三极子对中国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产量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刘静1,2,陈传雷2,王瀛2,才奎志2,任川3,董巍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基于4种高分辨率模式的辽宁省雷达回波预报邻域检验结果对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陈圣劼1,2,田心如1,2,姚阮3,姜麟1(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台;江苏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基于气象因子的南京市冬季和夏季用电量预测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